※ 撰寫你的離教見證 ※

我的信教與離教

日期: 2015-12-11
作者: 伍亦勤 來源: 知乎

初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高二的時候,在北方讀大學的哥哥相信了基督教,並將《遊子吟》等基督教宣教書籍給我看。在情感上,我相信我哥哥的選擇;在理性上,《遊子吟》回答了我的大部分存疑,於是當時我就信了。

後來,高考的成績比較理想,進了滿意的大學(某985高校),入校後參加選拔考試進入某強化班,軍訓時期申請到基督教背景的助學金,隨後加入大學團契(可理解為基督教社團) 。整個過程非常順利,為此我感恩讚美上帝,謝謝他的眷顧和帶領。

進入團契,我接觸到一群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弟兄姐妹。弟兄姐妹間相親相愛、互幫互助,我們常常聚會學習聖經,也會一起唱詩,一起讀經,一起禱告,通過禱告交流各人最近的困難與心理狀態,也通過禱告互相愛護、安慰。

我與幾位弟兄之間,更是無話不談,什麼都可以交流,都可以開玩笑,嬉笑怒罵皆可,此種坦誠相待的程度,堪比親兄弟。

總之,團契的生活當真堪比天堂一般,怕是以後再以體會不到,令人遺憾。回顧當初,要問我最懷念的是什麼?還是那一群幾乎無話不談的小夥伴們。

插曲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卓文君 《白頭吟》

次年我朦朧地喜歡上了一位姐妹,是一位學姐。並非一見鍾情,而是在很多的相處交往中我開始她覺得很可愛,很美麗,然後覺得她也很賢惠,很有個性。

情至深處,一顰一笑皆有意。後來我表白了,被拒絕。事實證明,我是一廂情願了。最近聽說她結婚之時,心中再無漣漪。出於信仰不同,和避免尷尬的原因,我並未獻上祝福,在此遙祝「百年好合」。

進階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我並不是沉湎於情感生活的那類基督徒,當我相信一個信條時,不是因為這個信條有多少好處,而是單單因為這個信條是真的。信基督教,就是因為相信它是真理。

當時,我幾乎每天讀兩章《聖經》,《新約》更是翻爛了。我會整理常用經文單獨列出,反覆閱讀,反覆研習,直至背誦。每每有與常識相悖的經文,我都會記在小本子上,結合參考書籍和牧師講道反覆琢磨,直到搞明白為止。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這是我學習聖經中最深刻的感受。

學習經文只是一部分,教會歷史、神學思想更是我鑽研的內容,兄弟們贈送的基督教書籍加上我自己買的基督教書籍大約是大學課本(一學期的課本)的兩倍。 研習材料的同時,我會按邏輯、按時序、按條理將知識點整理出來,便於分析,加深理解。比如:「初代教會的主要思想與貢獻」、「保羅的三次傳教路線」、「教會歷史上主要異端及其謬誤」、「宗教改革的歷史及大事件」、「加爾文主義與阿米念主義的差異」等等,我會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分發給團契成員學習。

我的進步得到弟兄姐妹和帶領牧師認可,曾受邀參與團契和教會的講課,即便講授基督教入門級概念,我能從中發揮出深入的學問,能做到深入而淺出、厚積而薄發。從聽眾的反饋來看,他們聽得很認真,效果不錯。

此外,我已經能輕易分辨出有些牧師講道,選材不慎,邏輯不嚴,含糊其詞。有時我會在禮拜間隙與其交流,委婉指出其欠考慮的地方,令對方詫異。

期間,我獲得的課程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都會按比例奉獻給教會(不足十分之一),大學四年的主日禮拜、小組聚會和重要活動幾乎全部參加。

高峰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在信仰高峰期,所思所想都是神的國和神的道。向穆斯林世界宣教是最堅險的事業,我就反覆思考這個問題。每當穆期林世界宣教的同工回國做動員工作,我都被其獻身精神和屬靈生命感染,屢屢立志投身其中。

有位外國弟兄,建議我畢業到美國學習神學,攻讀神學碩士,由於流程未知,路途未卜,加上自身惰性,僅以玩笑語作罷 。

轉折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史記.淮陰侯列傳》

當初哥哥將我帶入基督教世界,大四時,驚聞哥哥脫離基督教。

於是我開始與哥哥爭論,親兄弟之間的爭論有幾個好處,其一、就是我們有共同的溝通平台,省去大量的溝通成本,每每爭論都是直抵核心。其二、我們不會固執己見,會更願意嘗試從對方的角度思考。

我開始努力跳出自身的局限,從更徹底的角度去思考。我讓支持基督教的論據和反對基督教的論據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交鋒(在我的腦海裡),當我站在支持基督教一端時,我就全力為基督教辯護,當我站在反對基督教的一端時,我就拚命反駁基督教的論據。如此較量幾番,我發現所有支持基督教的論據,都無法可靠地、嚴謹地支持其結論。

大四這段時期,我不斷地尋找更可靠的支持基督教的證據,將之擺在攻守擂台上,沒有一個能站立得住的,留下一些無法證偽的基督教見證等等,但這是無法說服我的,因為我發現大多數見證不過馬後炮而已,而且人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我先是懷疑上帝和信仰,後來我開始害怕了,

一、我離上帝越來越遠,我害怕我真的會離開我曾如此愛護的基督教。

二、基督教的護教材料是有意包裝的,利用了很多的似是而非的邏輯,過濾了很多對之不利的事實,這些作法是不自信、是心虛的表現。

三、我是否因為自己經投入得太多,而拒絕真相。(我大學期間在信仰上花的時間比學業的多,投入的精力、情感更無法計數。)

四、我最害怕的就是,我已經與弟兄姐妹不同了,不能一起禱告,無法一起讚美上帝了,不能一起暢快的聊天了,不再一條心了,再見面恐怕就要相顧無言了。

決裂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在懷疑時期我讀了很多反對基督教的作品,包括卡爾.波普、羅素、李天命、趙林、薩特等人的思想。與基督教的書籍不一樣,基督教的書繞來繞去,言之無物,玄而又玄,而這些人的作品清晰洗煉,只需要一章、一句話、一個短語就能擲地有聲,直達心靈,反映其高度的思想自信。這些崇尚理性的思想就深深地扎入我的腦海。

到了大四畢業時,我選擇去異地工作,讓自己冷靜冷靜。又經過一段時間的疏理和調整,我確信自己已經不再認可基督教信仰。我鼓足勇氣對自己說,此前付出「不足惜」,獨裁之神「不足懼」,地獄之刑「let it be」。

回顧當初,我為基督教在講台上宣道、辯護,而辯護的內容我已經不再相信,我感到愧疚,因為我浪費了別人的生命,因為我給別人的生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於是,我給所有我能影響到的基督徒發了一封信,取名為《新征程》(本網註:見>這裡<),我在信中告訴他們我最新的想法,告訴他們我以前認為正確的觀念,現在認為是謬誤。我想給我造成的不好影響做一些補救。

即便在今天,我看到基督徒用拙劣的手法宣教,用似是而非的邏輯籠絡別人,我都會想起曾經的自己,我都會予以駁斥,權當補救,權當贖罪。

昇華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

基督教認為:人若沒有永生的盼望,此生就不值一活。
我現在認為:人若擁有永生的盼望,此生就不值一活。與其作夢來生,不如活在當下。

基督教認為:萬物廢去,人去樓空。活在當下,有何意義?
我現在認為:萬物廢去,但萬物存在過,這個事實不會廢去;人去樓空,但曾經人在樓不空,這個事實一直存在於宇宙中。因此「快樂過」與「痛苦過」有本質不同,雖經千秋萬代,仍有本質不同。人生的意義就是追求快樂,讓自己快樂的同時,讓身邊的人因你而快樂。

基督教認為:人需要終身與邪情惡欲博鬥,與自私自義奮戰。
我現在認為:人不需要時時刻刻都是聖人,不需要時時都發光,能夠有時發出一點「人性的光輝」就算很不錯了。倘若不容許有一刻鬆懈,不放過偶有一點「墮落」,結果不是變得虛偽就是變得瘋狂。

基督教認為:沒有上帝,道德就會墮落。
我現在認為:有貫徹執行的法律托底,道德就不會墮落。

基督教認為:沒有上帝,人就無法坦然面對死亡。
我現在認為,沒有地獄,人自然能坦然面對死亡。

附:
部分經歷寫在別一篇回答中
為什麼基督教在中國沒有市場? - 伍宜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