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宗教確實能鼓勵人為善
(中央社記者禾楓雲溫哥華三十一日專電)宗教可教人為善﹖加拿大一項心理研究顯示﹐宗教確實可感化人心﹐讓人更容易慷慨解囊﹐濟助他人。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心理學博士後研究員沙裡夫的研究顯示﹐只要經過「精神﹑神聖﹑上帝﹑聖潔﹑預言」等字眼提示﹐人們多半會變得更能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也更願意幫助他人。 這項研究將刊登在九月號的「心理科學」期刊上。沙裡夫指出﹐這項研究其實也在探討一個自古以來大家都在討論的問題﹕宗教是否真能影響道德行為﹖ 這項研究是把一百二十五名樣本民眾分成兩組﹐讓他們先重組語句﹐再每人分發十加元﹐讓他們決定要把其中多少分給一名陌生人﹐以及留下多少給自己。 結果發現﹐重組語句包含有宗教字眼的一組當中﹐六成的人都把將近一半的錢分給陌生人﹐但在語句中未含宗教字眼的另一控制組中﹐多數人幾乎都把錢悉數留給自己。(抽按:難怪很多教會都賺到盤滿砵滿啦) 沙裡夫表示﹐這些抽象意念會有如此巨大影響﹐讓他甚感訝異。他說﹐他原本也預期這些意念「會有些影響﹐但沒想到會影響這麼大」。 這項研究是沙裡夫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諾蘭薩揚合作﹐也是北美第一個針對這一主題所做的研究。沙裡夫指出﹐他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社會心理學中已廣獲採用。 沙裡夫表示﹐他會研究這一主題﹐主要是宗教影響力已成為當前各方探討焦點﹐特別是市面上許多反宗教書籍接連出現﹐他想要了解這些訊息又會對人們帶來那些影響。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也比較「宗教提示」和「世俗提示」影響力的異同。他們是運用「公民﹑陪審團﹑法庭﹑警察和契約」等字眼﹐來提示公民責任﹑社會公義等概念﹐最後也獲得大致相同的結果。 沙裡夫指出﹐這兩項研究結果都證實宗教和道德行為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系﹐雖然道德行為未必來自宗教信仰﹐但宗教信仰卻是促成道德行為的重要動力之一。 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Topics/cna_2007_09_01_03_04_07_125.html 抽按:沙裡夫簡單地認為「分錢給陌生人」就即是「道德行為」,事實是否如此簡單呢?被街頭騙子騙去金錢,那受騙者真的就是在實行道德行為麼? | |||||
可惜UBC在西岸太遠,如果沙文收到沙裡夫份咁嘅嘢,一定調轉頭,俾$20或再問佢攞多十蚊 | |||||
但為什麼還有一大堆人信了還是無惡不作呢?真奇怪... | |||||
因為聖經裡的以弗所書,第2章8至9節裡面寫著:"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這句話表明了,無論你做什麼事,也不會對[得救]有任何幫助;唯有真誠相信耶和華才可以。所以,這裡暗示了,作惡是不可以的,不過如果是以上帝的名義作惡,就沒所謂了。 | |||||
原帖由 酒井明 於 2007-9-7 18:46 發表 想不到酒井兄也很熟聖經呢。 不過,就算不是以上帝的名義作惡,都可以有以下兩種開脫藉口:魔鬼引誘、這次真的誠心懺悔了。 問你死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