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聖經:這才是是教會的真面目
「性經」是一本叫人做基督教奴隶的垃圾,信者死硬! 「轉載」 這才是是教會的真面目 這就是天主基督教和基督徒引以為傲的「非洲南美基督徒人數快速增長!?」 諷刺啊諷刺! 「先生,請問為什麼我的聖經和你的不一樣呢?」「這不是很簡單嗎?#因為你是奴隸啊。」 2017年開幕,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聖經博物館」中典藏三千多件基督宗教文物。其中有一本罕見的聖經來自田納西州的菲斯克大學。照理來說,一本標準的新教徒聖經通常有1189個章節,但這本菲斯克大學慷慨出借給聖經博物館的聖經卻只有232章。 大約九成舊約完全不見蹤影、新約也被砍到只剩一半,而這一切並非偶然。 這全名為《#為英屬西印度群島黑人奴隸嚴選的聖經段落》的聖經出版於1807年*。 #目前全球僅存三本。這本書由英國傳教士出版,目的非常明確—合理化奴隸制度,並且讓奴隸全心順服於主人。 這本奴隸聖經從舊約的〈創世紀〉第45章一口氣大跳躍到〈出埃及記〉第19章,#完整刪去了在埃及被奴役的以色列人最終獲得自由,並前往應許之地的故事。 另外,新約〈加拉太書〉第三章第二十八節:「 不分猶太人或外邦人,奴隸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你們都成為一體了」#這種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因為太過反動,所以同樣從這本聖經裡被精準的刪除了。 否則要是有奴隸讀完之後熱血沸騰準備挽起袖子揭竿起義推翻暴政,那可母湯啊母湯。(不通、不行的意思。) 結果到底這本奴隸聖經還剩下什麼呢? 那些無害的、或是鼓勵奴隸認命的內容,理所當然逃過了被砍去的命運。例如最廣為人知的,為奴隸制護航的段落〈創世紀〉第38章裡,#約瑟被賣至埃及為奴的故事,以及〈以弗所書〉第六章第五節:「作奴僕的,你們要戰戰兢兢,專心服從世上的主人,像事奉基督一樣」就安然躺在這本聖經的書頁裡。 十九世紀初期的傳教士在西印度群島是不受歡迎人物,當地的領導階層沒幾個人喜歡這些英國人跑來自己的土地上傳教。因此為了釋出善意,傳教士出版了這本聖經,藉此告訴群島上的大地主們:我們來到這裡是希望幫助這裡的非洲人。 但不不不,我們不會教他們反動、不會教他們可能引發改革的思想,我們只是想幫他們做好迎接自由的準備,但同時我們不會鼓勵他們以更激進的方式為自己爭取自由。 #又一次標準的宗教為權勢服務從開館之初這本聖經就是聖經博物館討論度最高的展品之一,館方因此乾脆為它設立了一個特展 〈奴隸聖經:讓故事傳承下去〉。 博物館說,人們從來不是在一個某種接近無塵無垢的環境裡閱讀聖經,社會和經濟背景形塑了閱讀者對聖經的解讀。 看完這個展覽,也許民眾對此能有更深的認知,或者更能同理和自己不同的人。 #可惜時至今日能夠同理和自己不同的基督徒仍然是非常少數。*英屬西印度群島即今日的加勒比海一帶,1807年即黑人奴隸爭取自由的海地革命結束後第三年。(原文:Slave Bible From The 1800s Omitted Key Passages That Could Incite Rebellion, @NPR) .本文轉自:https://reurl.cc/Kx2v1g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