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c is not the solution of our problem, Logic is the problem
2)傳統邏輯無法接納或處理「雙面真理說」(Dual Truth) 3)馬克思提出「對立矛盾統一定律」,建議用辯證邏輯解決,但辯證頂多能客觀地列舉雙方論點和雙方利弊,並承認雙方皆正確,然後建議大家平衡。但如何平衡,都是主觀考量,無法提供一個客觀無爭議的平衡方法。 4)由於傳統邏輯仍深入民心,因此,逢係涉及真理雙面性,或需要平衡雙方利弊的學科,如醫學(療效與副作用)、心理學、社會科學發展非常緩慢。 | |||||
邏輯不能幫助我們探討真理,邏輯本身就不是真理。 | |||||
| |||||
例如,當碰到多方觀點呈矛盾狀態會均屬正解時,正反雙方皆正確,或有其利也有其弊時,邏輯顯然無法解決,反而會以為我方正確而對方錯誤,導致離衝突更近,離找到答案更遠,離真理更遠。 | |||||
黑格爾哲學常被簡化為「正反合」的「辯證法」,但是黑格爾其實從來沒有以這種方式描述他哲學的任何部分。 「正反合」的通俗解釋是說,有某個正題A,又有某個反題非A,A和非A是矛盾的,但又自圓其說地兩者都為真。最後就會出現B,它把A和非A的片面真理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具體的真理。例如,有人說「這是圓形」,另一個人反對說「不,這是正方形」,圓和方是「矛盾」,但最後來了個人說「你們都是對的,因為這是圓柱體,從一方面看就是正方形,從上面看就是圓形」,因此大家都滿意了。這個例子看起來好像不錯,但這其實只是老生常談,對黑格爾哲學並無任何把握。要真正理解所謂的黑格爾「正反合」,我們最好還是從康德的思想開始。 康德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哲學貢獻,就是提出「二律背反」,即如果概念思維嘗試超出感性的界限,去思考超感性對象(例如世界是否有限,時間是否有開端,是否有第一因等等問題),則必然會產生出一對有同等真確性但互不相容的結論,因此產生矛盾。康德把這個現象視為對「物自身不可知」的決定性證據。因為矛盾不可能存在,而如果人在思考超感官對象時必然會陷入矛盾,則這必然是因為人類認知機能有其主觀限制,而不是代表矛盾的真實存在。 黑格爾認同有「二律背反」此現象,指康德正確地指出概念運用到超感官對象上會產生矛盾與荒謬的問題,例如追問靈魂是簡單還是複合、上帝是否存在、針頭上能有多少個天使跳舞等等形而上學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都不可能有答案)。但黑格爾認為這並非是因為概念或人認知能力的限制,而是因為人沒有對這些概念的本性作出反思,就魯莽地把這些概念運用到對象上,假定了這些概念(例如「簡單」「複合」「存在」等等)能絕對和無條件地有效套用到任何對象之上。這種運用概念的方式,黑格爾稱之為知性(understanding)或有限的觀點。 知性把特定的概念(例如十二範疇)和對象關係視為給予的、固定不變和無條件的。但從理性(reason)的角度看,即從絕對概念論的角度看,這些固定的概念—對象、主體—客體的對應關係都不能被視為無條件的絕對,而必需在概念的層面上找出其根據,這個根據不可能來自物自身,而只能來自於概念本身。 通過絕對觀念論的思考方法,亦即從概念的無限性層面看,由於沒有物自身,概念—對象對立所產生的二律背反和矛盾,都是來自於概念自身。即是說,它們都是概念運作的真實環節,解決方案也會是來自概念,而且因為概念的無限性,此方案必然會出現,因為對概念本身而言,並沒有「外物」、「物自身」等界限阻止它找出自己所產生的矛盾。 這才是黑格爾「正反合」的真正意義,作為一種分析各種對立和矛盾(例如最傳統的「主體—客體」對立)的方法的概念性根據。因此,黑格爾的方法是,找出這些「對立和矛盾」之所以可能的條件,再在這個基礎之上發現解決的方案。 原文網址: 黑格爾:正反合 - EP46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484 ... utm_medium=referral | |||||
| |||||
| |||||
你自己都話邏輯唔係判斷真理嘅標準,邏輯is or is not the solution or problem itself 又有咩問題?妨礙左你尋求真理咩? | |||||
語言、思考方式、形式結構,可否判斷真理? 再講,用甚麼真理標準驗證邏輯標準自己? 誰驗證邏輯標準? 你都識講,教育類遊戲不具信服力啦。 所以 真理判斷標準:絕對真理暫未開發到 相對真理判斷標準:透過觀察、實驗、經驗等證據。觀察、實驗和經驗第一,邏輯第二。 | |||||
秦前用道家,秦後用法家,其實不是邏輯不能解決,而是不能用單一邏輯! 至於共產黨與社會主義,還是要回到理論核心探討!沒有人權,同時也就不會有社會福利! 探討這個理論有沒有問題,才叫做邏輯! | |||||
秦前用道家,秦後用法家,其實不是邏輯不能解決,而是不能用單一邏輯! 仍然在相對真理。 絕對真理無法判斷。 因為你總不能理解世界最底層(普朗克長度,弦理論)如何運作。 例如:世界是3維空間,4維時空,還是存在更多維度,像M理論預測的11維,你不能知道。 就算係用數理推論到11維時空,沒有經驗觀察,也無法確定。 平行宇宙是否存在?也是個謎。 | |||||
回覆 11# Guest from 124.244.37.x 人是三維,鬼是四維,五維以上是天界,已確定五維度以上有高我的存在,已確定耶穌的高我,就是耶和華! 相對真理是才是正確的,事情有12種狀況,絕對真理只承認一種狀況!這就是絕對真理為何是如此弱智的原因! | |||||
嗱,咩叫不學無術呢,呢啲就係絕佳示範啦 早叫左你學知識論㗎啦, https://www.clastify.com/blog/theory-of-knowledge-ways-of-knowing 邏輯就係邏輯,語言只係語言,乜交叉野邏輯只係語言?唔識嘅嚇死,識嘅笑死。真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Ways of knowing 根本已將邏輯同語言完全區隔開。係你啲9upper以為啲字打出黎擺埋一齊就叫道理。 讀多啲書先再出黎9up啦。又唔係第一次講你。 | |||||
邏輯和語言均具這功能 當然你可以話,數學不是語言,也可以話,數學是語言,視乎你怎樣介定,廣義定狹義。 | |||||
唉,都係繼續不學無術9up。 When considering "language" and "reason" withi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TOK) framework, it'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ir roles as distinct "Ways of Knowing." Here's a breakdown: Language: Definition: In TOK, language is understood as a system of signs and symbols with agreed-upon meanings, used for communication. 語言係一套有公認意義嘅符號系統,咩乜野幫助我們恩考?恩典我就識,恩考我少聽。 你唔好以為用排比就可以隨便將啲唔正確的定義如"恩考的工具"溝入正確定義如"溝通的工具"得㗎。 Reason: Definition: Reason involves the ability to think logically, form inferences, and draw conclusions. It encompasses rational thought,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邏輯就係邏輯,語言只係語言。你真係好似街邊賣菜啲阿嬸咁,以為唔怕醜大聲講言之就成理咁㗎喎。 喂大佬,自己大大聲話咩邏輯不是判斷真理的準則,連what do you know how do you know why do you know 咁基本嘅知識論自己好似聽都未聽過咁,又唔係咩乜柒PHD,又冇literature review嘅能力,就逐個學科指點江山。真係唔知個醜字點寫㗎喎。 數學就係數學,你唔清楚佢嘅本質,就唔好講咩阿媽係女人視乎你點定義介定無無謂謂。你唔識,自己google又得,問ChatGPT或Deepseek又得,唔好當左啲網友係generative AI。 | |||||
其實唔一定要將「語言」既定義限死在知識論當中: 語言是思考的載體/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也是文化傳承的媒介 見:https://zh.wikibooks.org/zh-hk/% ... 7%E6%80%9D%E8%80%83 一般人認為,人類先思考而後用語言來表達,但實情是,沒有語言,根本無法思考。因為語言是思考的其中一個工具,協助組織大腦思維。 見:https://www.am730.com.hk/column/ ... %9D%E8%80%83/299687 | |||||
咁你認為那個邏輯是判斷真理標準? 數學邏輯 語言邏輯 非形式邏輯 模糊邏輯(Fuzzy Logic, 常運用於 AI 中) 二元邏輯 辯證邏輯 哲理邏輯 量子邏輯 (Quantum Logic) 如果傳統邏輯話不對,辯證邏輯話對,那是對還是不對? 如果數理邏輯話不可能,模糊邏輯話可以,那是可以還是不可以? | |||||
回覆 16# 抽刀斷水 語言嘅定義當然無需限死在知識論中,然而在所謂尋索真理的過程中,完全忽略已知獲取知識嘅途徑(知識論)嘅各種立論,就隨便拋啲用字詞砌出黎嘅短句,如邏輯不是判斷真理的標準,黎當作真理,就令人發笑。 | |||||
回覆 17# Guest from 124.244.37.x 你提出的質疑,你想研究,自己google又得,問 ChatGPT 或 Deepseek 都得 | |||||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5-03-01 一、林卓廷「從沒有叫人冷靜」? 陳廣池在2月27日判詞第100段說,林卓廷「從沒有叫人冷靜,亦沒有『和風細雨』地勸解雙方」。我一看就傻了眼,因為我記得去年陳廣池本人寫的判詞並不是這樣的。我fact-check一下,他在2024年12月12日頒布的判詞有以下幾段,是陳自己也認同的事實(D1即林卓廷): //258. D1亦叫人保存證物作調查之用,亦叫人冷靜。D1說他不想情況惡化。這是作為蒐證之用。 260. D1向白衣人不斷說「唔好郁手」,以為可以勸止襲擊和作出調停(見D1陳詞第206段)。 261. D1把一些趨前的閘內人士拉後。D1說他希望降溫,不希望衝突開始,亦重複「唔好郁手」。D1被水樽擲中2次,但沒有還擊。// 去年陳廣池承認林卓廷曾「叫人冷靜」,今年判刑卻說他「從沒有叫人冷靜」,陳廣池寫判詞時,到底有沒有冷靜想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呢? 又或者有啲人,需要時就話我係中國人,因為唔想被指為係分裂國家,又想話我賣國。需要時就話我唔係中國人係以色列人,為左方便將以色列喺加沙嘅行為怪落我度。 其實,要解決呢個問題,好簡單,你只需要睇穿當中嘅蹺妙,唔好俾啲世俗低級果啲乜邏輯物邏輯框死自己思路就得。 果個蹺妙就係,共產黨當刻講嘅就係真理。 你只要揸住呢個原則,推翻埋space time continuum,就可以有一個好容易判斷乜野係真理乜野唔係嘅標準㗎啦,洗乜野又邏輯又思考又google又GPT乜乜柒柒咁鬼複雜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