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地球歷史
如果你認為,科學可推算歷史,但必須要有文字記錄佐證,不過自然史無需文字佐證。那麼,地球的年齡是45億年,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 如果你認為,科學可推算歷史,但必須要有文字記錄佐證,包括自然史。那麼,地球和宇宙的年齡是5000年或以上。 如果你認為,科學可推算歷史,但只限科學推算法出現後的歷史才可信,而歷史記錄,只有文字教育全面普及化和實現民主化後才可靠。那麼,地球和宇宙的年齡只是400年或以上。 註:物理、化學、生物、宇宙學是科學。歷史考古是史學。但科學的邊界,史學研究的邊界,就不是純粹科學問題,而是哲學問題。哲學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很多時都難分對錯好壞。一般而言,超越邊界的科學,便不可信。超越史學研究範圍的歷史,也不可靠。 | |||||
科學可推算歷史 (純科學派) -> 138億年宇宙與45億年地球 科學可推算歷史,但必須要有文字記錄佐證,不過自然史無需文字佐證 (主流科學派) -> 138億年宇宙與45億年地球 科學可推算歷史,但必須要有文字記錄佐證,包括自然史 (通常是信奉創造論的科學家) (神學派或歷史文獻中心派) -> 宇宙與地球歷史最少5000年 而科學可推算歷史,但只限科學推算法出現後的歷史才可信,而歷史記錄,只有文字教育全面普及化和實現民主化後才可靠 (科學與歷史懷疑論派) -> 宇宙與地球歷史最少數百年 | |||||
例如以下兩個標準 1) 只要科學會發生集體錯誤推算,自然史便不可信。只要科學共識會推算錯誤,自然史就不可靠。只有人類大機構或政府會造假說謊,歷史便不可信。 2) 只要科學會發生錯誤推算,自然史便不可信。只要人類會造假說謊,文獻記錄的歷史便不可信。只要Deepfake 與電訊詐騙存在,即使是 IT 和 Smartphone科技出現後的歷史,也不可信。 | |||||
由於接受或容忍可犯錯的程度,是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是一個哲學信念。 這也可見得,人類是否接納演化論或大爆炸,內核其實是一種關於科學與歷史可容錯程度哲學看法,不是完全一個科學議題。 另外就是可重覆性研究的定義 有人認為,有遺蹟有化石,就已具備可重覆性研究 (主流科學及考古學派) 有人認為,有遺蹟有化石還要有文獻,才具備可重覆性研究 (科學文獻派) 有人認為,有時光機,才具備可重覆性研究,但歷史研究不必重覆 (歷史不能重覆研究派) 有人認為,有時光機,才具備可重覆性研究,且只能重覆研究才可靠 (歷史皆不可信派) | |||||
不能重覆研究便不能保證百分百或高度準確,因此歷史 (不論自然史或社會史) 只具參考價值。 它地位有些像宇宙學及地球內核的研究,具參考價值,但不能像工程學或地表物理知識一樣高度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