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其实就是心理暗示(详细易懂 帮助很大)
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无意识中,广告信息会进入人们的潜意识。这些信息反复重播,在人的潜意识中积累下来(这就是“圣经”中所谓的不能停止聚会的原因所在)。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收到潜意识中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左右你的购买倾向。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英国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说《新鲜空气》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威尔逊喜欢新鲜空气的程度,无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兰的一家高级旅馆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以防寒流袭击。尽管房间里舒服无比,但威尔逊一想到新鲜的空气一丝都透不进来时,他非常苦恼,辗转难眠。到了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便捡起一只皮鞋朝一块玻璃样的东西砸去,听到了玻璃碎裂的声音后,他才安然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墙上破碎的镜框。索利恩的这篇小说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暗示。 (所以“基督教”中所谓的“神迹”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这就是“基督教”“圣经”当中所谓的“天国”所谓的“福分”的真相) “基督”信仰中最主要的就是“信心”所谓的“相信就得到”其实就像是望梅止渴一样的道理,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都只是你心里所想的,是被“基督徒”心理暗示的结果! [ 本帖最後由 林夕 於 2008-9-5 22:38 編輯 ] | |||||
原帖由 林夕 於 2008-9-5 22:24 發表 同感, 感謝 | |||||
| |||||
基狗面对真理 只会选择逃避! | |||||
我頗欣賞兩位的文章,有思考有深度。 小弟才疏學淺,但亦對耶教教義深感不滿。以往亦不時駁斥到耶逃落荒而逃。 因過往與耶徒討論時的經驗,小弟有一愚見,就是如果時常用"基狗""邪教"等詞句, 就算內容如何有理據,耶徒無力反駁時就會稱被侮辱而逃避討論,不知情者亦以為 反基者毫無理據,不詳閱內容,亦不會深思下去。 小弟與耶徒討論,並不是要說服他們,反正耶徒只會死不認輸,顧左右而言他, 但我希望其他CD ROM的非基及基基能因我們的文章,思考一下, 算是在有緣者心中,撒下反基的種子。 但對某些故意挑釁,橫蠻霸道的耶徒,就當別論。 | |||||
心理防衛機制與基督教 前言 在心理學的心理分析學派中,對於人面對困難挫折時,不知不覺地以消極方法去躲避問題,稱為「心理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 這類機制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個人情緒太大的困擾和穩定 心境。可是,假如習慣性地不去面對困難挫折,濫用機制而逃避人生,與現實脫節, 可以嚴重到發展成為精神病的。這類機制,與基督教一些思想竟然不謀而合: 1. 否定(denial):把不愉快事件當作沒有發生,以獲取心理上暫時的安慰。 例:親人去世,否定是永別,而認為他上了天堂,只是暫別而已,將來定會在天堂上重逢。 2. 解脫(undoing):以象徵式的事情和行動,嘗試抵消已經發生的不愉快事件,以補救因自己犯錯而引致心理上的不舒服。 例: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向神承認自己所犯的罪,罪就得赦免。 3. 認同(identification):在某些事情上經歷挫折,會選擇性地模仿某些人或某些東西。 例:身為基督徒就是要行基督之路,模仿耶穌為義受逼迫。 4. 補償作用(compensation):利用種種方法,以求彌補因經歷不如意後所產生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憾。 例:為教會而作過勞的事奉,企圖補償生活中所經歷的不滿和遺憾。 5.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當犯錯時,搜集有需要的理由並合理地強調,以致犯錯的事實不再困擾自己。 例:在自己犯錯時,就會想到世人都有罪。 6. 投射(projection):自己有某種罪惡念頭或惡習,反而指斥別人有這種念頭或惡習;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徵、態度、意念和慾望轉移到他人身上,指責和批評他人擁有這些性格等。 例:我所犯的罪,都是魔鬼引誘的。 7. 酸葡萄(sour grapes):著意地將自己過去追求但又得不到的東西加以貶抑和打擊。 例:信教後,通常會在見證中說後悔以前追名逐利(而往往弄得一塌糊塗)的生活。 8. 甜檸檬(sweet lemon):雖然生活中發生不如意的事,卻會努力強調事情有其美好的一面。 例:上帝安排的永遠是最好的。 9. 倒退(regression):為了避免失望和挫折,重新運用孩童時期的方法來獲得滿足。 例: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馬太福音18:3〕 10. 幻想(fantasy):利用幻想方法,將自己暫時抽離現實的困擾,得享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例:幻想蒙主寵召後,止息地上勞苦,在天堂永享快樂。 11. 壓抑(suppression):在特別情況中,無意識地壓抑自然與直接的感受和反應。 例:遇到生活不如意事,或者天災人禍,反而也感謝神。 12. 理想化(idealization):對某些人和事作過高的評估,將事實的真象扭曲和美化,脫離現實。 例:屬靈的就是最完美的,包括教會、牧師、教友等,比起屬世的非教徒更善良和美好。 13. 昇華(sublimation):對一些本能的行動如飢餓、性慾或政擊的內驅力轉移到一些自己或社會所接納的範圍。 例:對於被基督教教義認為有罪的自慰,有些教徒會將性慾昇華到教會的事奉上。 14. 分裂(dissociation):在同一時期,不同的環境或生活範疇,會有十分相反的行為出現。 例:虔誠教徒的背後,有些會是一個殺人狂魔或孿童神父。 另外的心理防衛機制(非宗教性)包括: 15. 隱抑(depression):把一些不能忍受或會引起極大衝突思想或感覺,在未意識之前便抑制到潛意識中,使自己不知不覺間保持心境安寧。 16. 轉移(displacement):被人激怒或欺壓時,礙於地位或社會規範,轉移另一對象作發洩。 17. 反向行為形式(reaction formation):壓抑自己衝動與慾望,人害怕這些衝動突然爆發,平時更著意加以防範。 後記 起初我以為宗教是情緒的安慰劑,其實這看法只有一半正確。適量的心理防衛機制,的確在複雜的人生中所需要的調整。但假如習慣性地利用基督 教以達防衛機制的效果,每每去逃避人生,可能會導致個人最終與現實脫節,這不單是一個毛病,甚至可能會發展成為精神病。 從心理學角度看來,可以大概知道為甚麼這麼多人相信基督教,因為殘酷的社會令人啟動心理防衛機制,而基督教就「順應民情」,以教義歡迎「逃避」 的人;可是物極必反,過於鼓勵這類防衛,往往對個人心理有不良影響,因此亦令大量非教徒對基督教產生反感。 [ 本帖最後由 walker 於 2008-9-6 14:17 編輯 ] | |||||
| |||||
原帖由 walker 於 2008-9-6 14:01 發表 但我希望其他CD ROM的非基 sorry, what's ````` CD ROM """"" ?? ThANKs Walker | |||||
原帖由 林夕 於 2008-9-6 10:08 發表 http://hi.baidu.com/cdlinxi/album/item/58da5b31ab23f900ebc4afce.html ````` """" sorry , Brother 林夕 | |||||
CD ROM是源自電腦術語Read Only Memory,即只讀不寫,意謂只是觀看文章而不發言的版友。 | |||||
只是在那些尚有一丝理性的同胞面前揭穿基督教低级,庸俗的嘴脸!!! | |||||
| |||||
good////better morning , Walker !!! @ my own profession , i am a ,,,,,CD-ROM"""" .,;==^) | |||||
| |||||
原想在看完《走出生命的幽谷》後再寫,但總覺得好像不夠材料。 | |||||
very merci !!! 再謝一次 !!! | |||||
請多多推荐我們這一個家 sorely mer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