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力挺進化論 促與科學界對話
上述講座將於明年三月三日至七日於梵蒂岡舉行,與會的包括科學家、哲學家以及來自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神學家。事實上,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上帝創造論,對西方國家民眾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其中在美國這個堪稱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一些民調顯示,只有約兩成美國人相信人類是由更早的物種進化而來,而相信各種「創世論」的人卻相當多,其中包括駕駛全球最先進太空船的太空人。 上世紀的美國,包括阿肯色、密西西比和田納西等不少州份,都曾立例禁止在公立學校的課堂上講授進化論。二十年代一位美國中學教師因為上課教進化論而受審,震驚全球。一九六八年,另一位生物教師挑戰禁教進化論的法例,官司最後打到最高法院,終於判決該法違憲。教會方面有見及此,推出「科學神創論」以至「智能設計論」,強調生物構造非常奇妙和複雜,必然是某種超級智慧所設計,而不可能是進化和自然選擇得來的。不過,這場「達爾文和上帝的戰爭」並未因此而結束。二○○五年,堪薩斯州通過新的教學大綱,要求把智能設計論引入課堂,引起軒然大波。三十八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反對,指智能設計論根本與上帝創造論並無兩樣,只不過經過科學詞語的包裝而已。 有見宗教與科學的分歧愈來愈大,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的歷任教宗,都嘗試紓緩兩者之間的對立。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曾說過,「不可再將進化論當作純粹假設」。本篤十六世在這方面的闡述更加詳盡。去年本篤十六世在聖伯多祿大教堂主持上任後首次復活節守夜彌撒,期間就曾援引了進化論,用來解釋基督徒對耶穌復活與來世的信仰。他說︰「如果我們引用進化論的術語,這就是最偉大的『突變』,這絕對是生命漫長的歷史及其發展中,邁向全新領域的最重要一步。」 當然,本篤十六世在談及進化論的同時,並沒有放棄教會宣揚宗教的職守。他強調,認為進化論和創造論互相對立矛盾是荒謬的,因為有很多證據有利於進化論,教會必須正視這個事實。但進化論的學說無法答覆所有問題,其中包括,宇宙萬物的一切,究竟是從何而來?本篤十六世指出:「沒有天主的生命只是一塊進化的東西而已。」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梵蒂岡教廷組織論壇紀念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外,英國聖公會日前亦在其官方網站刊登聲明,表示對英國教會誤解他的理論道歉。雖然宗教與科學所關注的層面不同,但促進兩者之間的對話與互相理解,卻肯定是一件好事。 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80918/20080918013930_0000.html | |||||
未必係好事...there is just no common ground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science is a method to proof OR DISPROOF an assumption which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observations and previous knowledge... religion...is believing in an assumption...which has no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irony is...in the end...may be scientific method will proof that God does exist...but that will just defeat the whole concept of the word "faith"... | |||||
但在此之前,通常都會採用強硬對抗態度,希望消滅異見者的聲音。 科學、進化論,都掙扎了很長很長時間,才有機會抬起頭來。 進化論並無刻意針對基督教,它根本不在乎符合教義與否。與其說是對話和理解,不如說教廷屈服了吧? 小弟預計下次的屈服,將在使用安全套的問題上放寬。 | |||||
| |||||
不久之後我們可能會聽到: 上帝令眾生演化(其實進化這名詞很有問題) 的論調 | |||||
| |||||
要分清楚,那是哲學,不是科學。 人本思考方式:這個世界因為要像我們現在看到那樣而被創造出來。 物本思考方式:因為這個世界的物理法則是這樣,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那樣子。當然可能存在的其他世界可以有其他有別於我們應知的物理法則存在,但因為生理感官關係,我們感知不到(也無法理解)。 前者無法用清晰的數據實明其存在,相反後者無須證明任何東西。 補充:前者才是人類自大的表現 | |||||
另, "應"--->"認"?? | |||||
SORRY,手殘筆誤 | |||||
| |||||
原帖由 Guest from 116.48.15.x 於 2008-12-4 00:31 發表 是的 真的 真的要堅信聖經的話語 真的, 我 真的 堅信 聖經 的 話語 是 魔聖 的 經典 .,;==^) | |||||
加上各方人仕都提出過,耶經前言不對後語,哪是甚麼「神的話語不會改變」?事實上,現在流傳的耶經「和合本」,就是經過幾百年來不斷增刪修訂的結果。反而我們中國的《論語》,《大學》,《中庸》,《孫子兵法》等,甚至談圍棋的《棋經十三編》之類流傳至今的古籍,其中話語比耶經的話語更能經歷時間的磨煉! 科學不是故事書,沒有寫作的「起承轉結」之必要。以小說的要求,甚麼需要環環相扣,扣扣相連,根本就是多此一舉。科學是可以解釋的自然會有解釋,沒有解釋的,單純一句「不知道,科學界正在找答案」就是。 | |||||
你能相信一個博愛的神,會因為一個守城將軍不放城外人進城而咒詛該城的所有人?而又有一個背叛自己祖國的女人,因為放了一群流氓進城,使那城的所有人被屠殺而讓那叛國的女人成為「神的選民」的一份子? | |||||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時候,教廷怎樣「對付」他,大概是現在各位都知道但不想提起的事。現在眼見敗象已成,卻連忙把人家研究大半輩,賭下一輩子及死後名聲的重大成果搶過來,這就是耶神的「大愛」嗎? | |||||
原帖由 NobleScarlet 於 2008-12-28 10:57 發表 耶經不過是一本神話書 o yes , 耶經不過是一本大神話 | |||||
◎片名Expelled: No Intelligence Allowed ◎年代2008 ◎國家美國 ◎類別記錄 ◎語言英語 ◎字幕N/A ◎IMDB評分3.6/10 4,678 votes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1091617 ◎文件格式XviD ◎視頻尺寸624 x 352 ◎文件大小1CD 50 x 15MB ◎片長98 Min ◎導演Nathan Frankowski ◎主演Ben Stein ... Himself - Host Peter Atkins ... Himself Hector Avalos ... Himself Doug Axe ... Himself David Berlinski ... Himself Walter Bradley ... Himself Bruce Chapman ... Himself Anderson Cooper ...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簡介 劇情 這部富有爭議、充滿了挖苦諷刺情緒的紀錄片是圍繞著前總統的演講稿撰寫人兼作家兼經濟學家兼律師兼演員的本·斯坦(Ben Stein)展開的,他用他的勇敢,以一種讓人震驚的力量對抗著世界上頂級的科學家、教育學家以及哲學家,因為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曾對反對或質疑“進化論” 的研究學者進行過放逐、打壓以及迫害。 最初的時候,本·斯坦是因為他心中的疑問,才開始環遊世界的,可是當他獲悉了這個令人畏懼和震驚的真相後,他先是迷惑,繼而震怒,最終激起了他的反擊……他閱讀過許多包含著非常頂級的思想的著作,它們雖然對當今美國人面對的最大疑問給出了相應的回答,可是卻沒辦法解開本·斯坦心中難以舒緩的結症所在: 我們還擁有那份自由,可以對現代生命的意義提出不同的意見嗎? 為什麼在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看到的時候,就給整個問題做下了定論呢? 在提出這樣的問題的同時,本·斯坦也意識到了自己正在遭受同樣的“驅逐”命運,不但被那些所謂的正統的教育學家以及科學家嘲弄,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受到了打壓,甚至還被解僱……就因為他對“物競天擇”這樣的理論產生了懷疑,開始反思大自然中的生命,有沒有可能是被“智慧設計”過的呢? 一句話評論 這部關於“智慧設計”的紀錄片所展望的那個前景,聽起來實在是有點瘋狂,而且狗屁不通,雖然看著知識分子們因為信仰而受到迫害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可惜卻由於缺乏事實論據讓人心生疑惑。 ——《奧蘭多信息報》 影片中對信仰和情感的描述早就超越了這裡所關注的智慧和事實,也沒有合理的證據。 ——《芝加哥太陽報》 這很可能是一個預警,也許“智慧設計”真的有望在未來的不久被擺到桌面上進行驗證。 ——comingsoon網站 花了這麼長時間,卻製作出一部如此廉價的紀錄片,我覺得本·斯坦不是在提出質疑,而是醞釀著某種陰謀。 ——《紐約時報》 本·斯坦指責教條主義的壟斷與暴政並沒有錯,可是他卻用他的教條主義來嚇唬觀眾。 ——《票房雜誌》 幕後製作 【物競天擇vs.智慧設計】 本·斯坦在製作這部紀錄片的時候,一直都是本著應該自由地對“大科學”的正統提出合理的挑戰的心情。其實有關“進化論”的爭論確實容易混淆視聽,同時也讓人困惑:“難道這不是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了定論嗎?”本·斯坦給出的答案更加混沌:“是,也不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質疑?事實的真相就在於,數量大到令人驚愕、擁有科學依據的全新證據不斷出現:自從有關生命起源的理論以“進化論”的形式出現後,已經過了150年的時間了,那個時候,達爾文對於DNA、微生物學、標誌宇宙形成的宇宙爆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人類染色體的排列組合,沒有任何實質的概念。 可是你從這些觀點中任意拿出一個,都會使大量的科學家重新支持達爾文所發表的那個簡單的觀點:生命是隨意、無目的且偶然發生的,可是宇宙和生命本身卻又時刻把人引向更複雜、更神秘的方向,那早已經超越了達爾文能夠想像得到的領域。 達爾文的理論並不是由單一的想法組成的,取而代之的,是不停衍生出來的相關概念,每一個都是由非常明確的論點支持著的,在“進化論”的三條定律當中,只有第一條據說是經過了科學的驗證而被確定下來的:進化論定律一,進化指的是個體物種當中微小變化的積累,在整個過程中,這些改變是逐漸且緩慢發生的;進化論定律二,有關生物來源都是同一祖宗的理論--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所有生物體,都來自於同一個祖先。這個理論描繪出的一個畫面,就是生命的歷史就好像是一棵擁有大量分枝的大樹,都來自於同一個細胞,但是“不知何故”,出現了不同的物化形式;進化論定律三,將生物來源都是同一祖宗的這個理論結合進物競天擇,就組成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新達爾文主義”進化論則結合了現代有關DNA和遺傳學的知識,宣稱基因突變也是物競天擇的結果。 所以說,當你再看到“進化論”的字樣時,就應該問問自己:“這三條定律是如何被使用的?”因為支持第一條定律成立的事實依據,到了第二、第三定律中並不適用。 那麼,“智慧設計”又代表著什麼呢?現在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上的探測,都是以經驗為主的,這個過程中,你是否也看到了實質而明顯的設計成分在其中呢?生物學家,本來就有著設計的天分,人類是智慧的產物,那麼他們是否會藉此去乾擾大自然呢?或者生命真的有如“進化論”表述的那樣,是一個簡單到沒有方向性、目的性的過程,惟一的手段就是物競天擇和隨機偶然? 《智慧設計論禁令》否決的是有關“這個案例已經結束”的說法,它揭露了那些正在追求一種合理卻與占統治地位的正統學術相反的科學觀點的科學家和教育學家們,仍然遭受著迫害和打壓。 如今,美國政府將管理機制擴展進教育體係以及科學機構,並決定其應該研習的教科書,與美國公眾的意識和信仰是完全相悖的。新達爾文主義理論在學校被老師灌輸給學生,就好像它是生命起源與發展現存的惟一一個似是而非的科學解釋,完全無視於最近才開始出現的“智慧設計”理論,是如何從多方面向新達爾文主義理論發出挑戰的,它們都是科學理論,因為其合理性而得到某種認知,為什麼其中之一就應該弘揚,另一個就要受到無禮的鎮壓? 【關於本·斯坦】 本·斯坦,全名本傑明·J·斯坦(Benjamin J.Stein),於1944年11月25日出生在華盛頓特區,他是經濟學家兼作家赫伯特·斯坦(Herbert Stein)的兒子,在馬里蘭州的西爾弗斯普林社區長大,後來進入蒙哥馬利·布萊爾高中……1966年,本·斯坦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手捧著在經濟學領域取得的眾多榮譽。 1970年,他從耶魯大學的法學院順利畢業,並作為學生代表發表了畢業演講。在耶魯大學進修期間,本·斯坦還幫助學校出版發行了《法律和社會政策雜誌》。 進入社會之後,本·斯坦曾給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商業委員會做過出庭辯護的律師,還在美國大學、加州大學和佩珀代因大學中當過助教,教授的是大眾文化中的政治與社會部分……不過1986年往後,他就只教誹謗法、有價證券法和與倫理有關的學科了。 1973年到1974年之間,本·斯坦以總統理查德·尼克鬆的演講稿撰寫人以及律師的身份待在白宮--不過尼克鬆的那句名句“我不是一個罪人”,卻並非出自本·斯坦之手。後來,他開始以文字為生,開始給《華爾街日報》當專欄作家和主筆,期間還是著名的財經雜誌《巴倫周刊》的長期撰稿人,寫過多篇與道德倫理以及詐騙有關的文章,也引起了全國廣泛的關注。不僅如此,本·斯坦同時為《洛杉磯雜誌》、《紐約雜誌》以及著名娛樂雜誌《E! Online》做定期的專欄作家,更別提他還給《美國目擊者》寫了整整10年的“日記”……總之,任何與他關注領域相關的雜誌,你都能從中找到他的作品。 迄今為止,本·斯坦已經創作並出版16本書和7本小說了,大部分都是講述在洛杉磯的生活的,另外還有9本非小說的散文作品,裡面既有金融、倫理以及社會話題,也包含了大眾文化中的政治和社會內容,他最近的作品是一本非常暢銷、自我解嘲式的小說《如何毀掉你的生活》(How To Ruin Your Life)……本·斯坦也是一名編劇,他為電視版本的《密西西比謀殺案》(Murder in Mississippi)創作過劇本,還給許多電視短劇寫過故事大綱。 最重要的,本·斯坦是一位知名的演員,曾出現在數不清的電影、電視劇和廣告當中,他在《春天不是讀書天》飾演的令人厭煩的經濟學老師的那組場景,已經被票選為美國電影史上“最著名的50大場景之一”。從1997年到2002年,本·斯坦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智力競賽節目《贏走本·斯坦的錢》(Win Ben Stein's Money)中--這個節目總共拿走7項艾美獎,在這個過程中,他還時不時做客福克斯的新聞頻道,以嘉賓的身份探討一下金融問題。 目前,本·斯坦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丹曼(Alexandra Denman)--以前也是一位律師、兒子湯米、四隻貓和兩隻大狗一起生活在比佛利山。 作者:IVY 發布者: Mtime (2008-04-21 23:20:23) 我來添加花絮 ·這部影片經歷了一個非常複雜的製作過程,最初的時候,本·斯坦還是傾向於使用“放逐”這樣的字眼,想製作一部關於達爾文主義的紀錄片,想質疑一下,達爾文主義在擁有如此多漏洞的前提下,為什麼還能成為所有學術的基礎?可是後來Rampant Films製作公司卻要求他將片名改為“歧途”,成了研究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所能釋放出來的激情的作品了。當這部影片被正式提上日程之後,它的名字又改回到“放逐”,製作公司也換成了Premise Media,內容則變成:在新的反宗教的教條主義之下,科學家和教育學家是不被允許有涉及智慧的發明創造的想法的。支持進化論的生物學家們反對影片的誤導行為,說畫面竟然將他們的採訪膠片穿插進希特勒和納粹軍隊……作為回應,影片的製片人只是將這些科學家描述成“偽君子”。 ·影片的提前試映是專門為教會以及其他基督教組織舉辦的,只有拿到邀請書才可以觀看。在一個影評人無意中受到邀請提前觀看影片,卻給出了負面的評論之後,電影人們就開始更加嚴格地篩選能夠觀看影片的人。當公映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時,一個可回复的網站建成,開始公開尋找觀眾去觀看已經接近於完成狀態的影片,一位名叫P·Z·梅爾斯(PZMyers)的生物學家,在影片中接受了訪問,他在試映的時候被拒之門外,可是到了後來,卻通過這次在網站上匿名申請,而得到了觀看權,與他一起的還有另一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為進化論生物學家和知名的外個無神論者),也是之前被拒,後來卻申請成功。 ·本·斯坦於2007年8月22日激活了一個介紹性的博客,已經有超過1800人在上面留了言,雖然他們都沒有看過影片,問的卻都是與影片相關的問題,這些人後來自然也就成了影片票房的一個保證。 影片下載 http://www.verycd.com/topics/403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