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刀斷水
2009/12/29 01:20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耶穌基督從13歲到30歲的事蹟未見聖經記載,西方教會也說不出所以然,但若干宗教歷史學家相信,在那段失落的歲月中,耶穌基督隨著駱駝商隊到印度學習佛經與吠陀經。

11月中旬,到印度接受民間學術機構達亞瓦提.莫迪基金(Dayawati Modi Foundation)頒發藝術、文化暨教育最高榮譽獎的英國製片人瓦溫(Kent Walwin),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他此行也在尋找耶穌基督在印度停留的痕跡。

瓦溫早在2007年就宣佈要拍攝一部以耶穌基督年輕時代為背景的電影,片名就稱為「年輕的耶穌:失蹤的歲月」(Young Jesus: The Missing Years),探討這位彌賽亞救世主的早年事蹟。他說,他的電影敘述就從耶穌的13歲到14歲開始。

溫瓦表示,記載耶穌基督生平事蹟的聖經「使徒福音」(Apostolic Gospels) 篇,對年輕的耶穌早期的行蹤僅記載著:「祂最後被見到的行蹤是在西亞,當時祂是13-14歲。」

溫瓦指出,根據一些佚失經文的記載,耶穌30歲時又返回自己少年時代居住的(以色列)拿撒勒(Naza-reth)。但也有說法是,所謂的拿撒勒指的是現今印度南端一座也叫拿撒勒的小鎮,位於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境內的土圖庫迪(Thoothukudi)境內。

但據地方人士表示,至今仍是印度主要產鹽區的拿撒勒名稱,是由百多年前的西方傳教士命名,當地至今仍留存若干教堂,居民也以基督教徒為多數。

至目前,有關耶穌停留印度求經的傳聞,幾乎全都是依據印度西北部一座古老佛教寺廟保存的的經典記載。這座藏傳佛教寺廟希米斯(Himis) 寺,位於印度境內與西藏交界的拉達克(Ladekh)地區,處於喜馬拉雅山上海拔4000公尺高的山谷中,是當地最宏偉的佛寺。

希米斯寺僧人都對經典記載耶穌在印度求經一事深信不疑。一位資深喇嘛表示,經典記載著耶穌慕名佛法和教義,曾經造訪拉達克和鄰近的克什米爾(Kashmir)。

早在1894,前蘇聯醫師兼旅行作家諾托維茨(Ni-colas Notovitch) 曾出版一本「耶穌基督佚史」(The Unknown Life of Christ),書中敘述他在拉達克因墜馬斷腿而在希米斯寺療養時,寺中僧人曾出示兩大黃色藏文經卷,卷名「聖者伊薩生平」(The Life ofSaint Issa),內中記載耶穌少年時行腳西藏與印度的事蹟。

伊薩意指「上帝的兒子」,即是耶穌。據諾托維茨在書中引述當時由喇嘛口譯的經典內容表示,伊薩在13歲時,因逃避父母為他娶媳,趁夜離開耶路撤冷,參加東行的駱駝商隊,前往印度尋求佛法。

書中又說,伊薩14歲時抵達了今日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印度河河谷地帶,並與當地居民相處融洽,學習印度波羅門教梵文和吠陀經。在隨後的幾年裡,伊薩又遍訪印度境內各處佛教聖城,學習佛法。

據諾托維茨引述經典記載,伊薩不滿婆羅門教的種姓階級制度與腐化,因此離開婆羅門教而趨向反對階級制度的佛教。直到29歲時,伊薩才返回現今的以色列,並開始向人們弘揚和平博愛之道。

1921年,印裔英國宗教學者暨預言家阿希達南達(Swami Abhedananda) 也率領一批學者,專程前往喜馬拉雅山希米斯寺,探查耶穌基督印度學佛傳說。他後來出版「克什米爾與西藏」(In Kashmir And Tibet)一書表示,「查訪所得與諾托維茨所言完全相符」。

德國學者克斯登(Holger Kersten)也在「耶穌在印度」(Jesus Lived in India)一書中提到耶穌在印度的早期生活,內容與諾托維茨與阿希達南達的說法幾乎一致。

但西方教會人士卻對耶穌印度學佛之說極力排斥。「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抨擊為「荒謬」,否認耶穌與印度西藏佛教有關。許多基督教神學專家也不肯接受耶穌曾赴印藏研究佛教的事實,認為有損基督的地位。

印度天主教會也批評說,英國製片人瓦溫有意到印度拍攝耶穌學佛的電影,是出於商業利益,而非尋求真相。

耶穌年輕時失蹤的年代,至今一直是宗教與歷史學者爭論不休的話題,議論相持不下,莫衷一是。但可確定的是,在耶穌時代,也正是佛教興盛的時代,當時佛教已經西傳波斯與中東,包括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

支持耶穌印度學佛之說的學者指出,如果說慕名佛學的耶穌在13歲時反對父母安排的盲婚而逃走,隨著中東駱駝商旅隊伍來到印度追尋真理,不是全無可能的事,尤其是印度拉達克希米斯寺的伊薩經卷,即是一項「物證」。

台灣50年代知名作家馮馮,也支持耶穌到印度學佛一說,並且出版「神秘失蹤的18年」一書,引述多方的資料和考據,揭示耶穌在失蹤的大約18年當中,是在印度與西藏研究佛教。

馮馮在書中也指出,聖經所以不見相關的記載,可能是後來的教廷編輯認為,此說不足以代表耶穌的教行,而且有破壞或觸犯基督的神聖形象,加以有外教的色彩,因此刪除了所有關於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學佛的事蹟。

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0912280126
沙文
2009/12/29 01:36 
超,點止,連Hindu都學埋啦
猶太佬唔会自創一尐嘢出來,多數只会將周邊國家文化炒埋一碟。
佢地見到印度教在恆河冲凉,就東施效顰,來一個浸禮,側側膊以為我唔多覺,當係表哥自己原創,其實我一睇就知又係copycat

抽刀斷水
2009/12/29 12:48 
係喎,好雷同喎。
沙文
2009/12/29 23:31 
回復 3# 抽刀斷水
佢地係兩老表一齊去嘅,施洗約翰食蝗蟲honey等等,學婆羅門教苦行,返到巴勒斯坦兩條友就整色整水拍擋揾食,以為冇人知其淵源,估唔到後世有一門學科叫做Comparative religion, 一出就督爆佢
淚兒
2009/12/29 23:35 
回復 4# 沙文

可惜都過了2000幾年 ,d人錯了錯了還是繼續錯下去 ,寧願信下去
抽刀斷水
2009/12/30 00:40 
當資訊流通時,謊話再也不能持久的了。
沙文
2009/12/30 23:20 
回復 6# 抽刀斷水
有資訊,都要Prof.研究。
季羨林研究出我國的大肚腩彌勒佛同以色列的瘦骨仙彌賽亞很有淵源
http://bbs.tongji.net/viewthread.php?tid=671065
匿名
2012/8/27 22:38 
回覆 2# 沙文


事實就是事實, 不容狡辨!  基督教 天主教 源出於印度佛教 可說是鐵證如山.  然而 其教義卻區解佛法, 自立門戶 令人不齒!

原始基督教 天主教教義絕非完備, 然而有許多後世增加的部份, 並非是出自其教經. 這些其實市全體人類進化互相學習的一部份, 是人類財, 怎可被西方宗教據為私有!
匿名
2012/8/27 22:44 
印度 宗教哲學在當是是舉世之先驅. 發展出正知正見覺悟之聖人, 住世說法 具大智慧大神通  也不足為奇!
最重要的是 他是人
匿名
2012/8/27 22:50 
其實 比較無恥的是後來政教合一 羅馬教挺 涉嫌煙滅史實 以便其掌控 造成史上東西宗教戰爭!!!
beebeechan
2012/8/28 01:05 
其實 比較無恥的是後來政教合一 羅馬教挺 涉嫌煙滅史實 以便其掌控 造成史上東西宗教戰爭!!! ...
Guest from 114.46.158.x 發表於 2012/8/27 22:50


你還厲害哩...
你操控歷史, 成個編導咁.
beebeechan
2012/8/28 01:07 
印度 宗教哲學在當是是舉世之先驅. 發展出正知正見覺悟之聖人, 住世說法 具大智慧大神通  也不足為奇!
最重 ...
Guest from 114.46.158.x 發表於 2012/8/27 22:44


所以, 呢個宗教, 衝不出印度.
beebeechan
2012/8/28 01:15 
回覆  沙文


事實就是事實, 不容狡辨!  基督教 天主教 源出於印度佛教 可說是鐵證如山.  
Guest from 114.46.158.x 發表於 2012/8/27 22:38


可是卻不見鐵証
wolfa
2012/8/28 09:17 
是啊~

明明耶穌存不存在都是不能確定的

怎麼可以說耶穌去印度學佛法呢~"~

這是佛教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方式??
匿名
2015/4/21 12:35 
在猶太族群裡面,「耶穌」是很普通的名字,就像華人社會的「阿寶」、「阿雄」一般,並非特別指稱哪一個人。
沙文
2015/4/21 12:53 
回覆 15# Guest from 112.104.47.x
陰功咯。咁普通的名字,主的使者還要特登下凡報夢吩咐一定要改名做「阿寶」、「阿雄」。第次發個微信得啦

Matt1:20 正思念這事的時候、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沙文
2015/4/22 15:23 

貧僧法號耶穌
哈佛專家
2021/9/15 21:47 
耶穌十八年印度學佛及傳道軼史之新證+舊證
來源: 懶風 於 2014-04-20 12:04:04



編注:編撰此文乃源於,筆者之父親對基督教有著相當的成見,筆者為嚐試打破他的固有執著而編撰,順帶為他引入一些新時代體係的洞見。其實,耶穌是否曾經學過佛,對於大多數無論何種信仰者來說,在這關鍵時候,已經一點都不重要了。此文真正精華的部分,在於第三部分--基督教原始教義、佛教教義及新時代體係之精華交匯--這對於我們很多人,或許是一次精簡的提醒,對於另一些人,則可能是一次被帶入門的契機。




耶穌十八年印度學佛及傳道軼史之新證+舊證



提要:耶穌從12~30歲這18年歲月間,在福音書中隻字未提,隻是籠統地一句帶過:“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那麽這18年來耶穌到底去了哪裏呢?近幾個世紀以來,眾多中外學者經過艱辛考證,根據種種蛛絲馬跡,抽絲剝繭,終於理清了頭緒--耶穌這18年來,輾轉印度、尼泊爾、拉達克和西藏學習與傳道,最後回到故鄉--極有可能,他是第一位把佛法帶到中東(並與古猶太教融合而成為基督教,一如西藏佛教與苯教之融合而得以發展)的聖者。


以下,我們分三個部分詳述:

一. 耶穌十八年行蹤之謎
   1. 藏傳佛教古經關於“伊薩聖者”的記錄
   2. 新時代體係中的《水徒行紀》

二. 佛教最早傳入中東及西藏的時間考

三. 舉例基督教原始教義、佛教教義及新時代體係之交匯互印








一. 耶穌十八年行蹤之謎



1.藏傳佛教古經關於“伊薩聖者(或稱伊撒尊者)”的記錄


基督教的聖經新約全書,乃以耶穌其中幾位門徒所寫的四大福音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與約翰福音)為基礎。在「四福音書」中,有耶穌在十二歲之時出現於猶太教神廟,講道折服猶太教長老的記載,也有他約三十歲時出現在約旦河的記載,可是耶穌在十二至三十歲期間的行蹤與行事,卻因為「四福音」中隻字未提而成了歷史之謎。

耶穌在十二歲時已經成名。但此後直到他30歲忽然重新出現為止,中間居然沒有任何記錄,更沒收任何門徒。可想而知,極有可能在這段歲月中,耶穌並不在以色列境內。那麽,這18年中,耶穌到底去了哪裏呢?以下,是學者們的考據摘要:


1. 一八八七年,俄國作家兼旅行記者尼古拉斯.諾托維茨(Nicolas Notovitch)在印度與西藏交界的牟白克(Mul Berk),訪問一座與世隔絕的山中懸崖頂上佛寺時。該寺的一位喇嘛僧人接待他,在閑談時,告訴他:在西藏首府拉薩的布達拉宮藏經樓藏有數以萬計的古代佛經,其中有些經卷提及一位先知名叫伊薩(Issa)。根據這位喇嘛的敘述,先知伊薩(或譯作“伊撒”),來自中東,在印度與西藏研習佛法佛法十多年,後來返回中東,拉薩文獻說此位伊薩在返回以色列之後不久被釘十字架而死。

諾氏聞言,大感驚愕,他推測伊薩可能就是耶穌的異譯,他追問喇嘛,後者卻不甚了了。而該寺亦無此一文獻。不過喇嘛說可能其它佛寺仍有保存該一經卷副本。

諾氏旋即遍訪藏印邊境佛寺,詢尋此一文獻,但都無所獲。後來,諾氏到達了拉達克邦國的首府列赫(Leh,該地區地處西藏南部山中,在伊薩的年代並不屬西藏版圖,定性為藏傳佛教之寺院是後來的事。)市郊二十五英裏左右的一座佛教寺院,名叫希米斯『Himis』,即『法戒寺』。這是拉達克邦國境內最宏偉的也是最負名的佛寺,寺名的意義就是『守法戒』之意。每年佛誕及佛陀成道日,佛教徒很多人來此拜佛及紀念佛陀降服天魔而成道。

『法戒寺』座落於喜馬拉雅山一處海拔一萬一千英尺的山穀內,這是並未受到外來的伊斯蘭教武力摧毀的寺院之一,該處一向被西方學者目為香格裏拉。寺內藏有無數的佛經與文獻文物。



拉達克•列城,法戒寺(希米寺)(Himis Temple, Leh, Ladakh)
該地區清代時屬於中國,在清末時則被中、印雙方所交替控製。
20世紀中葉開始,法戒寺所在的大片山區歸屬印度拉達克地區,屬中印巴三國勢力分割控製的克什米爾地區中的印控部分。


一九七四至七五年,《西藏學》學者史美固魯夫(David Snellgrove)與史普洛柏斯基(Tadeugz Skorupski)兩氏訪問法戒寺,該寺仍在,聞悉各地佛寺曆代因恐受伊斯蘭教毀滅佛教文物,因此將很多佛經佛書與文物送來法戒寺保存,秘藏於密室經樓。不輕易啟示外人。

諾氏於一八八七年訪問法戒寺之時,目擊喇嘛憎眾很多神異,他向主持敬詢有關先知伊薩事跡,主持答稱古代的主持曾見過這位先知,亦有讀過有關伊薩的經卷。

法戒寺主持對諾氏說:『寺內經卷文獻很多,確有見過有關文獻,文內對於伊薩活佛生平言行均有記載,伊薩活佛曾在印度,後來在以色列傳道。』,『至於文獻,原文是用巴利文(Pali)寫成的,是從印度傳入尼泊爾,再傳入西藏。在法戒寺的版本則是藏文譯文版』。

諾氏敬詢:『未知活佛可否容許外人抄錄一份?是否有違寺規?』

主持答:『文獻原屬大眾.自應公開,問題是對象淩亂,倉猝難尋須慢慢找,下次先生再臨敝寺,想必可敬贈一份。』

諾氏因有事返俄而離去,後來再返回時,不幸在品達克(Pintak)地區失慎墜馬折斷了一腿,負傷重返法戒寺,得到主持大喇嘛特別照料醫治,並準他住在該寺療養。

大喇嘛鑒於諾氏誠懇,並憐其因求經而重返受傷,因此終於特準諾氏瞻閱經卷,諾氏筆記錄:『主持大喇嘛卒允所請,命喇嘛捧來兩大卷經書,均已漬黃殘舊,全為藏文.一字不識,唯賴譯員翻譯口授而已,餘則執筆以記。』

經書按西藏傳統的頌詩體寫成。諾氏記錄共得二百四十四頌,分為十四章,最長一章為二十七頌。

諾氏筆記稱:『經文乃是頌體,有韻無題,次序淩亂,後經餘整理,並題名為《人子伊薩生平》。』

藉由翻譯人員的協助,他將這份手稿中關於“聖者伊撒”(經卷中稱祂為「伊撒尊者」)的部份記錄下來。


書稿記載了伊撒(耶穌的異譯)在十三歲時,連夜出逃。出逃是因為十三歲是以色列人該娶妻的年紀。而當時大家都想招那位十二歲就能奉主之名講出大道理的伊撒為婿。父母為他娶老婆,他就唯有悄悄地離家出走,隨著一隊商旅,東行往信德(Sind)出發。書稿中記載,伊撒(耶穌)去東方「目的是要讓自己在『聖言』的薰迪下趨向至善,並研習諸佛所宣示的佛法。」

後來,他在信德和亞利雅人同住,並且聲名遠播,其後婆羅門教士又「教他閱讀和理解,教他藉著禱告治病,教他向民眾講解聖典,也教他為人趕鬼。」伊撒在印度師事婆羅門祭司學法六年。

這些被譯出的經文裡還提到,伊撒在這六年期間,「每一個人都愛他,因為他與吠舍和首陀羅兩個種姓相處融洽,還為他們講述《吠陀》的道理。」吠舍和首陀羅在印度的階級裡是低下的種姓,「吠舍隻能在節慶的日子裡聽別人朗誦《吠陀》,至於首陀羅,則不止不準聽別人朗誦《吠陀》,就連看《吠陀》的書頁一眼,也是不被允許的,生來就註定隻能當婆羅門、剎帝利,甚至吠舍這些種姓的奴隸。」

伊撒痛恨婆羅門和剎帝利那種剝奪自己同胞人權的做法,也不承認《吠陀》的神聖權威性。他甚至傳達了一些和婆羅門教並不吻合(但其實和佛教驚異吻合)的教理。伊撒這種說法,自然引起教士們的不悅,所幸他得到首陀羅的通風報信,連夜逃跑。

後來,伊撒改學佛法。這學佛的六年間,他來往於王舍城、卡西 (Kasi) 等各處佛教聖地,然後,他前往參拜佛陀誕生聖地卡彼拉瓦斯土 (Kapilavastu),並在那裏安頓下來,追隨佛教僧人六年之久,努力學習巴利文並鑽研佛教經典。

「六年後,伊撒--被佛選中為其傳揚聖言的人--成了佛教經典的完美闡釋者。」於是他離開尼泊爾和喜瑪拉雅山區,到各地去傳道。

在波斯時,教士見他大受村民歡迎便下令拘捕他,命他接受審判,後來伊撒雖因辯才無礙而免於刑罰,但卻被脅持至城外,丟棄在野獸出沒的荒野中。不過伊撒毫髮無傷地繼續旅程。

二十九歲那年,他西返回到家鄉傳道,途中還經過波斯,拜火教之地, Earathustra 等地方。他的聲名已經遍傳遐邇,所到之處皆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他返回本國以色列之時,未滿三十歲,他旋即開始向國人弘揚和平博愛之道。而如此人氣再一次引發當局不滿。接下來的事情,在《新約聖經》中已有詳細的描述,在這裡就不多提了。不過,伊撒(耶穌)在以色列被釘十字架殉教之後,大約三、四年,耶穌受難的消息被前往巴勒斯坦經商的印度商人給傳了回去。因此,乃有巴利文寫成之伊薩行狀文獻問世,乃係根據曾經接觸過伊撒之藏人、印人、商旅、及目擊伊撒被以色列人釘十字架者等人之證言寫成。


一八九四年,諾托維茨把這些資料以法文出版成《耶穌基督未為人知的生平(或譯作《耶穌基督佚史》)》(The unknown life of Jesus Christ)一書。(英譯版為《The Lost Years of Jesus》)。

《耶穌基督未為人知的生平》(尼古拉斯.諾托維茨 著)
據說封面為印度上師於禪定中看到繪出


但是世俗有分別心的人畢竟太多。諾氏著作於一八九四年在巴黎出版後,連印八版,近即出現英國英譯版一種,美國譯本三種,繼之有德文版、意文版、西文版、瑞典文版、俄文版,轟動一時,立刻引起反對浪聲口誅筆伐!例如,牛津大學比較哲學係教授牟勒(Max Muller)著文抨擊諾文是偽造。牟氏指稱基督及身時代不可能有商隊從以色列來到印度西藏。而事實上牟氏完全忘了《舊約》中已提及印度與中國(隻是當時的中國稱為“辛那”Sine)


在此後的半世紀,開始越來越多有頭有臉的人物,也都陸陸續續親眼見過這些古代經卷,並得知了相當雷同的內容。例如以下:


2. 印裔英國宗教學者暨預言家史彎米.阿喜達南達(Swami Abhedananda),阿氏於一九二一年七月,從舊金山乘船往印度,一九二二年,年已五十六歲的阿氏,率領一批學者,專程前往西藏法戒寺,探查伊薩傳說一案。阿氏文章敘述同行眾人均平安到達法戒寺,阿氏詢問該寺主持及各主要喇嘛有關俄人諾氏之故事是否屬實,大喇嘛證實了諾托維奇的說法。阿氏獲準請譯員將伊薩經譯為英文,後來他把這些詩句連同諾托維奇的部份英譯詩句,收錄在《在克什米爾與西藏》(In Kashmir And Tibet)一書中一並出版,後來經學者鑒定,大意均相近諾氏一晝所載伊薩的經譯文。

正如阿氏在日記說寫:『餘從彼等獲得答案,諾氏故事全部屬實!』


3. 俄國著名的學者暨藝術家尼古拉斯.羅厄烈冶(Nicholas Roerich),羅氏夫婦與一子佐治及六位友人,一共九人,組成探險團,於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八年間,遍遊西藏、新疆、喀瑪昆侖山脈、喜瑪拉雅山、阿爾泰山、戈壁沙漠、甘肅、克什米爾、拉達克、潘閘、錫金……等各地,並專程去列城法戒寺查詢伊薩經卷。

羅氏在法戒寺黑暗角落找到了『伊薩經卷』,他的長子佐治精通藏文,又有藏僧洛氏同行,因此可以直接從經卷翻譯,無需依賴譯員。羅氏等發現的伊薩經卷,譯文後來被載於羅氏著作『喜瑪拉雅』一書內,內容與諾氏著作《聖人伊撒之生平》相近,無甚重大差異。

羅教授一行在極亞地區收獲很豐,發現了歐洲早期民族往來居住印藏地區的遺跡,並發現“伊薩活佛”也是相當被普為傳誦的神人之一。

這位羅教授將旅遊見聞寫成很多本書。在其中的『亞洲心髒地帶』一書中,他說:『在殊零那格(SRINAGAR──注西巴基斯坦接近拉達克邊境之城) ,我們就初次聽到耶穌基督曾來過該地的傳說,稍後,我們發現這種傳說多麽廣泛流傳於印度,拉達克邦國,乃至中央亞細亞,都傳說耶穌失蹤年代就是來了此等地帶。』

羅氏說:『伊撒活佛的傳說,流行於克什米爾,拉達克,蒙古和新疆,佛教喇嘛很多都知道此一傳說,各說大同小異,共同點就是:耶穌的失蹤年代就是來了印藏極亞地區。』『在拉達克,喇嘛寺的文獻說伊薩活佛讚揚婦女為世界之母。』『一位印度人對我們說:『我曾聞拉達克一位官員說:前任法戒寺主持說:伊薩曾在潭邊樹下講道。』


4.一九三九年夏天,伊撒經卷又一次重新引起世界注目。該年,有一對瑞士籍的音樂家夫婦卡斯柏裏教授與其夫人(Prof & Mme Charles Caspari),由一位國際知名的加斯克夫人(Mme Clarence Gasque)領導著,與一批遊客同行,來到列城法戒寺,受到該寺歡迎及特別表演跳神招待。數日後的某天,卡夫人與加夫人在法戒寺天台閑坐之時,突然有該寺藏經樓掌管喇嘛率領二僧來見,各捧一卷古舊經卷,對加夫人說:『此等經卷內有載。你們的耶穌曾來過此地!』卡夫人大吃一驚,因為她完全不知亦未預期耶穌與列城有關。經卷是藏文寫成的,兩位女士均不識藏文,亦未要求找人翻譯。但卡夫人拍了照片留念,後來帶回瑞士。

在她八十五歲那年(一九八四或八五年,未詳考)。將照片交給美國一位基督教女作家予以公開發表,引起國際學者注意。

而當初第一位發現這些古經卷的諾托維茨,面對懷疑論者的攻訐,也一直堅守立場。時隔近四十年後,學者羅耶裏奇的一番話總算為他稍稍平反。他說:「如果伊撒的傳說是偽造的話,又有哪一個近代的騙子,可以讓它在整個東方深入人心呢?」而不也在最後寫道:「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基督不為人知的生平》(尼古拉斯.諾托維茨 譯)
封面采用的是一幅耶穌打著佛教說法印的古畫


5.一九五一年,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一,威廉.德格勒斯(William Douglas)曾往印度旅行,一訪法戒寺。返美後發表『喜瑪拉雅山後』(BEYOND THE HIGH HIMALAYAS)一書。其中一段稱:

『拉達克省(邦國)的希米士大寺(法戒寺)仍是該地最引人入勝之觀光所在。該寺年代久遠,甚多傳奇。其中之一為傳說耶穌十四歲時曾來該地,二十八歲始離去西返祖國,從此斷絕音訊。傳說耶穌來法戒寺之時,名字為伊撒。』
哈佛專家
2021/9/15 21:48 
6. 一九七五年,美國加州大學諾烈治分校人類學教授拉維茲博士(Dr. Roberts.Ravice.UC-North Ridge)往訪列城。拉博士到了法戒寺,曾目擊伊薩經卷,並得聞口譯經文,內容與諾氏著作相同。


7. 一九八四年秋,美國加州旅行家兼地理學家,當時已高齡八十九的挪亞克(Edward F. Noack)先生在其筆記『在亞洲高原的冰雪與遊牧民族中間』(Amidst Ice & Nomads In High Asia)中,亦提及曾於一九七啊末年訪問列城法戒寺經過。他說當時詢問寺僧,一位喇嘛告以確有伊撒經卷鎖藏於經樓。該經卷敘述耶穌曾到達拉達克邦國研究佛法。挪克先生是大英皇家地理研究會會員,亦是美國加州科學學會的會員(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素有令譽。

挪亞克先生與夫人於一九五八年起至一九八四年之間,曾作十八次探險研究旅行於西藏、尼泊爾、錫金、不丹、拉達克、阿富汗、中國西北等各地與土耳其斯坦,並曾四次訪遊列城。他的報導筆記,一向翔實可靠。



《旅行者之王--耶穌在印度的軼失歲月》
(Edward T. Martin 著)
編注:此書看來並非上述旅行家所著,同名不同姓。


8. 曾任印度史崔納嘎大學考古係主任的哈斯耐表示,這些經卷至今仍存在,他本人也看過這些經卷以及在那個時代和耶穌有關的錢幣。哈斯耐出過討論耶穌在印度傳說的專書。據他考證,在耶穌基督那個年代,印度和地中海區域的交通相當頻繁,在史崔納嘎有一座耶穌墓,至今仍受人崇敬。


後來,由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以數十年來其中四位親眼見過這些經卷的證人,以及三份經卷譯文詳實編輯而成《耶穌行蹤成謎的歲月》(9The lost years of Jesus :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Jesus’ 17-year journey to the East)一書。



《耶穌行蹤成迷的歲月--耶穌未為人知的生平,追尋耶穌失蹤的十七年》
(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 著)


作者簡介: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Elizabeth Clare Prophet)是一位現代靈性學的前驅者(編注:或者也可以說,是一位“新時代運動”者)。作品除此書外,尚包括《耶穌軼失的教誨》(The Lost Teachings of Jesus)



耶穌軼失的教誨係列--《耶穌軼失的教誨:失落的原文、業、輪回》
(《耶穌行蹤成謎的歲月》作者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 著)


以及《聖爵曼論靈的提煉》(Saint Germain on Alchemy)、《再次道成肉身:基督教的失落環節》(Reinca
ation: The Missing Link in Christianity)、《卡巴拉:打開你內在力量的鑰匙》(Kabbalah: Key to Your Inner Power)和《悄悄來到的佛陀:喚醒你內在的佛性》(Quietly Comes the Buddha: Awakening Your Inner Buddha-Nature)。



《耶穌行蹤成迷的歲月--耶穌未為人知的生平,追尋耶穌失蹤的十七年》
(伊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 著)


從六○年代開始,她在全美各地從事講學和舉辦會議及研討會,探討諸如天使、穴道、預言、靈性伴侶、靈性心理學和再轉世等課題。


除了上述研究學者及他們的著作,對於耶穌的印度行蹤之考究,其實還有更多的學者專家著書研究,例如以下幾本。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耶穌秘聞--關於那些失落的歲月及其不為人知的遊歷》
(Janet Bock 著)



《伊薩--您從未聽過的偉大故事》
(Lois Darke 著)



《約書亞--一本關於耶穌失蹤歲月的記事錄》(“約書亞”為耶穌的原始譯音)
(Stan I.S. Law 著)



《第五本福音--關於耶穌基督受難後的生命史,來自藏文、梵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烏爾都文等文獻的新考證》
(Fida Hassnain 與 Dahan Levi 合著)


話說回來,雖然西藏拉薩傳聞藏有伊薩經卷的巴利文原本。可惜西藏於一九五○年後,迭經變故;六○年代起又經『文革』十年動亂。這些經卷是否曾遭軍人或紅衛兵毀滅?抑或已被藏人遷往隱秘收藏?均不可知。很多重要佛經都命運未卜,遑論伊薩經卷了。

雖然如此,已有這樣多的考據及書籍問世,便開始有學者兼製片人意欲將這段傳奇搬上大銀幕了。以下是一段新聞摘錄:

    耶穌基督從13歲到30歲的事跡未見聖經記載,西方教會也說不出所以然,但若幹宗教曆史學家相信,在那段失落的歲月中,耶穌基督隨著駱駝商隊到印度學習佛經與吠陀經。
    11月中旬,到印度接受民間學術機構達亞瓦提.莫迪基金(Dayawati Modi Foundation)頒發藝術、文化暨教育最高榮譽獎的英國製片人瓦溫(Kent Walwin),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他此行也在尋找耶穌基督在印度停留的痕跡。
    瓦溫早在2007年就宣布要拍攝一部以耶穌基督年輕時代為背景的電影,片名就稱為「年輕的耶穌:失蹤的歲月」(Young Jesus: The Missing Years),探討這位彌賽亞救世主的早年事跡。他說,他的電影敘述就從耶穌的13歲到14歲開始。
    溫瓦表示,記載耶穌基督生平事跡的聖經「使徒福音」(Apostolic Gospels) 篇,對年輕的耶穌早期的行蹤僅記載著:「祂最後被見到的行蹤是在西亞,當時祂是13-14歲。」
    溫瓦指出,根據一些佚失經文的記載,耶穌30歲時又返回自己少年時代居住的(以色列)拿撒勒(Naza-reth)。


而與此同時,另一個關於耶穌生平的有趣傳說正在亞洲流傳,那就是耶穌年輕時曾經在印度及西藏等地學佛,被釘十字架後獲救,最後移居印度並死於印度克什米爾地區。

德國學者霍爾根.凱斯頓在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國研究考察十多年後,於1983年出版了《耶穌在印度》(Jesus Lived in India)一書。他認為耶穌在12歲來到印度學佛,10年後返回故鄉以色列。當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後,有人在他喝的酒中投放了麻醉藥,造成假死狀態,其後有位富商買通行刑者,得到耶穌的“屍體”,再用解藥挽救了他的生命,使他得以“複活”,並多次在信徒面前“顯現”。此後耶穌四處傳教,16年之後回到自己熟悉的印度,定居於克什米爾,最後在斯利那加去世。現在斯利那加中有一個據傳為耶穌的墓穴,千百年來受到各大宗教的信徒敬拜。



《耶穌在印度》
(霍爾根.凱斯頓 著)


據凱斯頓的說法,斯利那加有一條狹窄的巷子,名為“先知即將來臨”。巷內有一座平房,門前的木牌寫著“Ziarat Yoma”,即聖人之墓的意思。平房內設有神殿,放著以阿拉伯文寫成的石碑,上面刻著“這裏安息著偉大的先知耶穌,以色列兒女的先知”。

作者簡介:霍爾根凱斯頓(Holger Kersten),1951 年出生在馬格德堡(民主德國一城市)。1973 -1974 年,他第一次遊曆了東方,並在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進行科學考察。1974-1979 年,他就讀於西德佛賴堡大學,攻宗教教育專業,接著在印度研究半年。其後,他在西德巴登-符騰堡州一所職業學校任神學教員,直到 1982 年。他現在佛賴堡繼續研究神學。

後來,導演 Paul Davids 便是采用了這個題材而製作了《耶穌在印度》(Jesus in India)這部電影。



電影《耶穌在印度》海報


巧的是,除了上述的曆史考證外,在“新時代”體係(註1)的一些著名通靈訊息中,也提到了耶穌曾到過印度學習,並且在受難後被救起,並回到印度渡過餘生。

例如,在《昴宿星光能工作手冊》中提到:當他(耶穌)十二歲時,如一般成年男子向學者求教。他到埃及和印度去旅行,在金字塔中得到印心。他從古老瑜伽術中學習支配身體的功能,也習得長生和有意識死亡的奧秘。他學到了古代的神殿治療技巧和奧義學派的內傳學說。他把這些經驗以及他與上帝、天使和麥基洗德(Melchizedek)自然溝通所學到的一切,都教導了門徒。他與門徒分享這些事情,門徒經過修習也逐漸的得到覺醒。(關於基督教與古埃及信仰的淵源,可參考以下鏈接的英文視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61a23010118hv.html

又例如,接收著名的《地球之書》(The Urantia Book)的靈媒 Candace,也在一次與佛陀(Buddha,祂通過對尼爾的傳訊寫下了聞名遐邇的《與神對話》係列,尼爾的這段經曆並且被拍成了同名電影。)的通靈中,接收到:“Sananda(耶穌)在受難後去了印度。他在那裏和另一個女人結婚,育有五子。100多歲的時候他選擇了有意識的死亡。這是計劃中的,並且他和 Mary Magdalene(抹大拉的瑪利亞)通過星際飛船保持著聯絡。”

哈佛專家
2021/9/15 21:50 
2.新時代體係中的《水徒行傳》


那麽,我們假設耶穌曾往印度學佛的事情是真實的,並且在早期的聖經中也有提及,隻是被統治者或教廷刪去的話。那麽又是什麽原因,令四世紀或中古時代的教廷編輯者刪除四福音當中的耶穌十八至二十年事跡(以下簡稱為『失蹤年代』)呢?

從現代常識來推測,很可能是當時的編修者認為失蹤年代:

(一) 不夠重要,不足以代表耶穌的教行。
(二) 不可靠。
(三) 會有損於耶穌基督的神聖形象。因為在民眾的心目中,聖子耶穌基督應該是天生就神聖的,無需要經過漫長學習磨練才成就的。
(四) 因有其它外教色彩,有損基督教權威地位。

很可能四種原因都能成立。亦可能同時是基於此等原因,古代的教廷編輯人索性把聖彼得的筆記亦全部廢除,不列入新約之內。(假如其他門徒筆記中有關於耶穌『失蹤年代』的記述,當然也不能幸免。)

其實,即便佛陀早年出家時,也到處拜師參學,後來又在樹下連續參了多年,最後才開悟正果的。聖者仍需要通過參學與持續修行才成為聖者,這正好可以成為人們修學的典範。





所謂聖者參學會有損於聖者的神聖形象,那都不過是後世信徒中的盲目崇拜者的狹隘觀念罷了。

回頭來說,我們知道大彼得是耶穌的最早門徒,本來與西門同為漁夫,不太識字。兩人一同最早歸依耶穌,跟隨耶穌多年。耶穌授以學識文字,亦對之倚重甚深,是耶穌最得力的左右手,當然對於耶穌有更深的認識,可能聖彼得比任何門徒對耶穌的認識都深入得多。在耶穌十字架受難之後,各門徒星散,各處傳道,大彼得在希臘、土耳其,到羅馬傳弘基督教多年,後來在羅馬被羅馬人逮捕處死。他的筆記手稿假如不是被教廷刪除的外,則有可能是在此時散失(現僅存一點片段)。





所以,其他門徒:馬太、約翰、路加、馬可等各人雖然都是較晚歸依耶穌的,但他們各人所記錄耶穌的言行與語錄,都被編入《新約》,稱為四大福音書;而唯獨缺失彼得的福音書。

大彼得所記錄的,可能是耶穌十二歲初次講道以後,直到三十一歲重返以色列進入耶路撒冷的十八至二十年當中的一切重要事蹟,一直紀到耶穌上十字架。

《彼得福音》雖然早已亡佚,內容無從得知。但在“新時代”體係中,卻出現了另外一本《彼得福音》,此本彼得福音名為《水徒行傳》或稱《水徒行紀》、《水徒福音》(Aquarian Gospel)(此名乃因為彼得有“水上門徒”的稱謂--彼得是個在水上航行的漁夫。大彼得與西門都是出身漁夫,原在加利利海航海捕魚)。這本《水徒行傳》完整記錄了耶穌在這段不為人知的歲月中,到印度學佛的經過。

這本《水徒行傳》是一位“新時代”運動者 Levi H. Dowling 宣稱通過靈視觀看靈界“阿卡西記錄(Akashic Records)”中的《水徒行紀》,書中記載了耶穌十二歲到三十歲期間的事情,宣稱耶穌經由當時是羅馬帝國所屬的小亞細亞(土耳其的亞洲部分)、然後路經安息王朝的波斯及剛剛統一的貴霜帝國(疆域包括今阿富汗),然後才抵達北印度及西藏等佛教聖地,居住並學習佛法約十年,之後才再經由波斯返抵以色列。(「阿卡西紀錄」是靈界的一個記憶層面,裡面巨細彌遺的紀錄人世間所有人的所有事。擁有特異功能的人能在某種狀態中讀到。)



聖索菲亞大教堂中的耶穌像
在古老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壁畫中,耶穌右手打著佛教的說法印。


這本書中的部分內容後來被拍成了同名電影《水徒行紀》。以下是幾段相關新聞摘錄:

    聖經中對耶穌基督從13歲到30歲的記錄幾乎是一片空白,如今好萊塢將以拍攝電影的方式補足這段「失落的歲月」,片中的耶穌在印度各地流浪,累了就在佛教僧院歇腳,並挺身反對印度不平等的「種姓製度」。
    這部電影由黑羅特執導。黑羅特說,對於耶穌的成長過程,聖經中隻用「這男孩的智慧和身量一起增長」(The boy grew in wisdom and stature)幾個字交代過去,這部電影將敘述耶穌前往東方的旅程,以及他在那裡遭遇別種傳統並發現世上所有偉大宗教共通的原則。
    本片製作人基南表示,他籌拍這部片不但為了商業利益,也希望在心靈上有所收穫,「我們認為印度的宗教和佛教,特別是靜坐這個概念,對耶穌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在片中我們超越了聖經正統文本,採納一些「佚失」經文的觀點」。
    電影中的年代約為西元20年,佛陀已過世500多年,時值印度佛教昌盛之際。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此部《水徒行傳》並非文獻,而是有人聲稱通過靈視所著,所以真假無從考究,僅作參考。正如在新時代體係的不少較為著名與可靠的通靈訊息中,高靈亦時常提醒,並非所有聲稱的新時代作品都是真實可靠的。分辨真偽需要靠讀者睜開慧眼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
公元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首建;532年查士丁尼一世大規模續建。
數萬工匠用了六年時間才建成這座宏偉的建築,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奇跡。




二. 佛教最早傳入中東及西藏的時間考



因為上述講到的《水徒行傳》中,提到了耶穌也曾到達西藏參學佛法,所以這裏有必要來查究一下佛教最早傳入西藏的時間了。

耶穌誕生於釋迦牟尼之後400餘年。古印度阿育王在公元前2世紀時大肆弘揚佛教,派遣高僧至敘利亞、波斯、埃及、馬其頓等地傳播佛教。因而中東地區早於耶穌誕生前就受佛教思想影響。這點學界並無異議,所以這裏不詳述了。

至於傳入西藏,當代不少人認為佛教傳進西藏在公元6世紀的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時代,或公元3世紀的拉脫脫日年讚時代(或稱“拉拉托托日王時代”,其時王室有“天降佛教經書、佛塔、佛像等聖物”的傳奇記載)。而意大利著名藏學家杜齊先生(G.Tucci)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指出,我們不能排除佛教教義在鬆讚幹布之前就取道中亞、漢地和尼泊爾等地區傳入吐蕃的可能性。

學界的一種說法是,佛教在阿育王後約公元前137年即已傳入了西藏,有史料記述當時在伊蘭山麓已建有佛寺(可惜很早就毀廢了)。

而學者才讓太先生在其所著《佛教傳入吐蕃的年代可以推前》中,根據一些苯教手抄本典籍記載認為,佛教北傳的努力早在公元前230年左右在位的藏王桑赤讚普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並持續了至少三代讚普。

更有藏史學者仲布•次仁多傑在《佛教入西藏時間考》中,經過詳實考證所得出的結論是:佛教最早傳入西藏的時間是在公元前3世紀。此後在西藏民間發展至公元3世紀左右的拉脫脫日年讚期間,佛教開始在王室傳播,因而得以載入官方史籍。(作者認為,後世認為佛教在拉脫脫日年讚時期傳入西藏的說法,其實是王室家族為了提升其權威而產生的。)


還有些人認為,印度和西藏之間相隔著喜馬拉雅山脈這樣的崇山峻嶺,所以,阿育王時期及之後的僧侶們,雖然可以跋涉到比西藏更遠的地方去傳教,但要進入西藏,卻是非常困難的。筆者這裏要引用一下紀實傳紀《雪洞——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曆程》裏面的記述,來證明對於那些具有鋼鐵意誌的傳道僧侶們,印藏之間的山脈,算不了什麽。





《雪洞》是女記者兼作家維琪.麥肯基(Vicki Mackenzie),采訪當代第一位藏傳佛教女上師丹津.葩默(Tenzin Palmo)所著。丹津.葩默出生於二十世紀中葉的英國——一位美麗的地道的英國女性。然而,對佛教智慧的探索熱情,驅使她於1964年,芳齡20歲的時候隻身進入印度,並來到了印度地處印藏交界的達胡西市。在那裏的藏傳佛教僧侶團體中她安頓了下來。

當時的達胡西市聚集了約5000名西藏人,當中包括大量的僧侶。這是因為基於中國西藏在那個年代的政治原因,藏人和僧侶們,陸續地從西藏爬山涉水來到此地。達胡西市成為了印度當時主要的難民中心。(請留意,5000名難民和僧侶都這樣徒步,或許會帶有少量驢馬,越過喜馬拉雅山過來了喲)。而這些難民和僧侶們,則開始在此努力重建昔日輝煌的寺院與藏傳佛教文明。在此地,丹津.葩默於21歲時遇到了她的上師坎初仁波切,並正式出家修行。



1973年,丹津.葩默在香港接受比丘尼具足戒,她是首先獲得受戒的西方女性之一。丹津.葩默的第二位上師薩迦崔金評述:“你看來像是光頭的聖母瑪利亞!”


27歲的時候,在上師的首肯之下,她隻身徒步跋涉跨越海拔3978公尺,一年之內有8個月冰封的喜馬拉雅山脈羅滕關口,開始在西藏和印度邊界的拉忽爾修行。書中記載,那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權威的佛教大本營之一。同時因為被雪山環繞,拉忽爾仍是一個非常樸素、原始,幾乎沒有任何現代文明科技工具的地方。

在拉忽爾佛教團體中修行了6年之後,丹津.葩默決定遠離人群,進入喜馬拉雅山脈中修行。在友人的幫助下,丹津.葩默在海拔13200尺的喜馬拉雅山脈上找到了一個小山洞(相比之下,她的故鄉英國最高的山——海拔4402尺的班尼微斯山也隻是小矮人了)。丹津.葩默的友人幫助她把小山洞改裝成一個狹小的小房屋。在這個雪洞中,她開始了長達12年的深居修行。而在這些年中,她仍然每年都會再一次跨越喜馬拉雅山脈那個號稱“屍首的平原”的羅滕關口,回到達胡西市去接受她的上師坎初仁波切的指導。

好了請看,一位孤身的女性修行人,尚且能如此;請問,對於古往今來那無數堅忍無畏的僧侶們,喜馬拉雅山脈還會是一道能夠阻礙印、藏文化與智慧交流的不可逾越的屏障嗎?



現今正致力於弘法渡人大業的丹津.葩默上師


綜上所述,年青的耶穌在他的那個年代被感召而到印度學佛並曾到西藏遊曆弘法,並非全無可能。




三. 舉例基督教原始教義、佛教教義及新時代體係之交匯互印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假如耶穌真的是把佛教帶到了中東,那為何又要改頭換面成今天這樣的樣子呢?
其實,這實在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變通做法。

我們知道佛教在各國的傳播過程中,根據地域人民的文化、理解力,即所謂根性之不同,都有不同的演變。例如“漢傳佛教”和南亞那邊的“南傳佛教”,就有很大分別。而分別最大的,可數“藏傳佛教”。

事實上,當年佛教傳入藏地,哪怕是獲得官方支持的最著名的三次“官方傳入”,頭兩次都並不算很成功(其中,文成公主帶入藏的佛法,為第二次)。這是因為藏地在佛教傳入之前,藏人已經有了非常普及的“苯教”。我們知道,要一個人改變自出生以來就與生活如影隨形的文化、信仰,是十分困難的。不過,雖然前二次的傳入都沒有成功,但配合原有的零散民間傳承,仍然在藏地灑下了更多種子,在個別地方還悄悄地開了點花。最後,到了蓮花生大使入藏,第三次將佛教帶入藏地(並獲得王室支持)。他變通地把佛教與當地“苯教”融合,讓很多藏人有一個錯覺:“佛教和苯教是同一種信仰”;因而,藏人就開始普遍接受佛教,最終為佛教的智慧所提升了。



早期的《耶穌受洗圖》,耶穌雙手合十。

基督教的“浸禮”和佛教的“浴佛”,僅僅是巧合嗎?











這正如佛教所講的“隨順眾生(見什麽人,說什麽話,依其根性慢慢引領)”就是此道理。又所謂“以何身得渡,即以何身渡之”。一切外在的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核心智慧。

同樣地,耶穌將佛教帶入中東,面臨著當初藏地同樣的問題--當時的以色列人早已經根深蒂固地信奉著《舊約》的“猶太教”(這裏無意於對猶太教作任何褒貶,隻是不談論猶太教的問題)。那麽,請問,作為一位聰穎的,已經不再執著於名相的聖者,該如何把佛家裏面的智慧帶給他們呢?耶穌做到了!(請試想一下,佛陀當年有 49 年的時間傳教,耶穌卻隻有 3 年啊!)

什麽“神耶和華”,什麽“亞當夏娃”,什麽“諾亞方舟”等等傳說故事,其實都不重要。
你相信這些故事,還是不相信這些故事,對你個人的修行、對你智慧與心靈的提升事實上都沒有太大影響。
例如傳入漢地後的佛教,也比原始佛法多了很多神化傳說,吸引了更大量信徒;隻要佛教的核心智慧沒有被扭曲,在那個時代多一些神化傳說,對於佛教在絕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民眾中能夠廣泛傳播而言,或許是有利的。





佛家要傳達的核心修行要領,是因果觀;是愛人如己;是寬恕原諒;是平等慈悲地對待一切生靈;是逐步從無止境的欲望的枷鎖中擺脫;是時刻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覺察你的負面情緒以及負面想法,不僅在禪坐中,且要在生活中從每一件小事中甚至每一次談話中去覺察與反照自己,從生世以來固有的概念與慣性思維中超脫,從而獲得心靈與智慧的提升。而這,就是修行。


從這方面上說,(伊薩)耶穌做到了!雖然很可惜地,後來被統治者及不明真理的教會刪修後的基督教,在教理上已經大不如前,但我們還是可以說,基督教在上述智慧的弘揚上,還是非常值得讚譽的!

德國宗教學者克斯登在1995年就宣稱,耶穌曾在佛教僧侶座下受教,因此信服佛教的「非暴力」哲學。

到了2007年,又有一位德國的亞洲研究博士生 Christian Lindtner 出版了一本名為《Geheimnisse um Jesus Christus》的書。在書裏,Lindtner 比較了希臘文版本的四福音書與巴利文及梵文的佛經內容。他的研究結果是:四福音書其實透過了各種手段,諸如利用了希伯來字母代碼(gematria)的數值、雙關語及同音字等來把古老的佛經內容重新包裝。這個研究結果引起了正反雙方的激辯。

其實相對於後期基督教,早期基督教則帶有更明顯的佛教烙印;例如在被發現的早期聖經“死海古卷”裏面,就有輪回和吃素不殺生的教義。可惜這些教義被君士坦丁大帝刪除了而已。但在現行聖經中還是有甚多蛛絲馬跡。(關於此話題,另文詳述)

因有天眼通而著名的佛教大德馮馮居士,也對耶穌及原始基督教作過深入的研究。他堅信耶穌確曾到印度學佛,並把佛家的教理帶到了以色列。他舉例說例如,伊薩所說的“神”、“造物主”,即是“佛”,佛經也說“一切法界乃一佛所化生”。

其它還有例如:“冥想”即是“禪坐”、“祈禱”即是“唸經唸佛誦咒並回向”、“十戒”即是“五戒十善”的濃縮、“博愛”即是“慈悲”、“神蹟”即是“神通”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