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兒
2010/4/26 14:23 
美中小學敎育每況愈下

    美國的大學敎育,屬世界最頂尖。所以世界各地的年靑人,都希望能夠到美國接受高等敎育。一個國家強盛與否,同它的敎育息息相關。美國之所以 強盛,是因為它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前往讀大學,畢業後為美國所用。美國就是利用其大學畢業生可以申請留美合法工作這個辦法,擇優吸納世界專才,為其效勞。一 個專才雲集的國家,想不富強也難。
    不過,美國的高等敎育雖然如此先進,但它的中小學敎育,同世界其他地區相比,質量卻每況愈下,長 期以來已成為這超級大國的尷尬,亦威脅到美國未來的國力與前途。
    曾幾何時,美國中小學生的考試成績曾經是比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要好, 但現在他們同歐洲學生相比,至少低於十個歐洲國家,只同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齊名。
    在美國,白人學生同貧窮的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業成績 巨大差距,一直“頑固地”存在,沒有絲毫收窄。最不幸者:這類弱勢人口正在不斷增長中,從而拖低美國中小學生的整體成績表現。每位美國總統上任,無不聲言 要改善敎育——指的是中小學基礎敎育。    過去五十年,敎育專家們相信,只要他們找到對的敎學法,正確的講授方法,學生就會學得好。於 是,他們嘗試了敎授新數學(New Math),用開放式敎室——一種活潑自由不必正襟危坐的上課方式來上課。還有全語言敎學法 (Whole Language)。相對於以語音為本、強調咬正字讀正音,注重文法準確的敎學法,全語言敎學法是一種更着重溝通達意的語文敎學法……。五 花八門的敎學法,似乎都不能使學生的學業成績顯著好轉,即使有所改善,亦未能持久。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15/content_453136.htm

敎師能力五年分曉

    最近幾年,硏究人員最終“發現新大陸”,找出美國中小學生成績無法提振的眞正原因——這道理其實“一字咁淺”,但長期以來為社會及政府忽略 或者否認。原來眞正令學生有進步或成績好的因素不是小班敎育,不是用哪些敎科書,甚至不是課程大綱,而是老師的質素!
    談到敎師質 素,自然不得不提敎學的能力。據說一位敎師是否具備敎學的才能,許多是與生俱來的,敎書原來是也有天份的。例如一位敎師有沒有啟發學生頭腦的能力,有沒有 駕馭頑劣學生及課堂秩序的能力,不少是天生的。為甚麼這樣說?不是說敎學相長嗎?敎得多自然就有經驗。此話雖然沒有錯,不過,有些人就是有這種激勵學生, 管理課堂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同敎師在敎育學院學了多少理論,熟讀多少敎學法,相關不大。有硏究顯示,在大部分情況下,一名敎師“是龍是蟲”,約莫五年時間 便見分曉。    在美國(也許在世界不少地區也一樣),很不幸的一件事是:最弱的敎師往往被派到去敎最弱的學生。在美國,那就是市中心貧 民區最窮的學生和少數族裔的子女了。在其他非弱勢學校,敎師雖然仍肩負重任,但如果學生家庭及家長屬優勢,影響學生前途的因素會有多個,敎師的影響力未至 於“不成功便成仁”。可是,在貧窮及弱勢學生當中,敎師對小朋友前途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可以令他們破繭而出,由蟲變龍;也可以貽害終身,使弱勢者無法循 敎育階梯,爬上更高的階級,而是一代一代的弱下去,永不翻身。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16/content_453526.htm
窮學生遇弱敎師永不超生  

    二○○六年一位敎育硏究人員,“敎育信託基金”的海科克(Kati Haycock)寫了一份硏究報吿:“敎學不平等:貧窮及少數族裔學生 如何在敎師質量上被偸取份內的權利” (Teaching Inequality: How Poor and Minority Students Are Shortchanged on Teacher Quality), 內裡有一段這樣的說話:“硏究顯示,連續有兩任、三任、四任強勢敎師的小孩,無論其家底和家庭背景如何,最終他們都能在學業上表現出色;而那些只要連續遇 到兩任弱敎師的小孩,將永不超生 (kids who have even two weak teachers in a row will never recover)。
    所 以,聘用好敎師,炒走劣敎師,便顯得比甚麼都更重要了。
    在美國,雖然許多敎師都關心學生,無私地對學生奉獻,但是公立學校敎席並不 都經常吸引到最佳最優秀的人才。過去,敎師與護士是少有的幾種職業不會把婦女和少數族裔擋諸門外的行業,所以吸引到一些優秀女性及少數族裔加入。但時移世 易,隨着社會的進步,女性工作者及少數民族有更多的職業選擇,有更高回報的職位吸引他們,敎師行業便較難吸引優才加入了。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 (McKinsey & Co.,)最近的一份行業檢討報吿指出,今天大部分的敎師,都是從中學考大學時,質量在最底部的三分一學生中招募回來 的,同芬蘭形成強烈的對比。芬蘭師資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敎育學院只招從最頂的10%中學生入讀,而芬蘭敎師的地位,也是差不多在所有行業中最高的。
    底 部三分一人入讀敎育,還未算致命的因素。令美國的中小學敎育狀況雪上加霜的,是敎師工會的權力愈來愈大。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17/content_453861.htm

美敎師有免炒金牌

    在美國大部分的州,只要敎了兩三年書之後,敎師都可以得到免死金牌——終身敎席,你要炒他們魷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以下一些數據,便可說 明問題的嚴重性:二○○八年,紐約市三萬個有終身敎席的敎師之中,只有三個因為某些理由而被開除;其他城市的統計數字同樣令人瞠目結舌,二○○五年至二 ○○八年間(這是手頭上能找到的最近數字),在芝加哥因為表現差劣而被開除的敎師僅為0.1%;在俄亥俄州的阿克倫市,是0%;在托利多,0.01%;丹 佛,0%。比起歐洲,美國是個比較容易炒員工魷魚的國家,有些行業有不成文規定,在工作表現中被評估為公司的“籮底桔”——最底部的5%,都會不問理由, 在沒有犯錯的情況下被炒,企業用這個方法來保持員工的流動性,把最底的5%僱員淘汰出局,讓位給新來者……。
    但是在美國,對國運前 途及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的敎師行業人員,卻被絕緣於問責制之外,刀槍不入,雷打不動。工會只管敎師“利益”,哪管學生死活,問責制不單止不會落到工會敎師身 上,連許多學校校長對劣質敎師亦坐視不理,想都沒有想過要把他們攆走,最“積極”的方法,是把他們調走——調到人家的學校。這種情形,已被行內人戲稱為 “音樂椅”遊戲了。    年復一年,全美國約99%的敎師被自己的學校系統列為“滿意”級,因為要開除一名敎師,都要付出與當地敎師工會 打官司的高昂法律成本。因此,幾乎所有學校都息事寧人,掩耳盜鈴地把全校敎師統統列入“滿意”級了。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18/content_454250.htm

“知識 就是力量”承包計劃

    於是日復一日,有些學校,便充斥着失敗主義思維,未打仗先投降,未努力先認輸,學生走上失敗之途,似是必然的,這種情緖在貧民區學校中尤 甚。最可悲是學生也這樣看自己。貧民區學生和少數族裔學生,中學畢業數字偏低。全美只有六成黑人及墨西哥裔人完成中學。美國社會經濟階級之間,族裔之間的 學業成績差距,比其他發達國大得多。一個名為“敎師質量問題全國理事會”的組織指出,“在美國實質存在着兩個學校系統,一個是給中產的,另一個是給窮人 的,那實為極大醜聞。”
    但是,在逆市中有奇葩。過去二十年,有一些有心人要打破貧者愈貧,在美國敎育系統現況下,無法通過敎育在社 會階梯中爬升的宿命。他們發起一個名為“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的承包學校計劃,在官僚的學校系統之外運作,結果它不單 止成功地大幅度提升了貧區中學生的畢業率,由60%升至85%,而且其學生表現,亦在公立學校平均水準之上。
    “知識就是力量”計劃 的成功,並非在於挑好的學生來敎,它的收生政策是來者不拒的,但家長要簽合約,按學校的遊戲規則辦事,規定作一定程度的參與。在全美十九個州及哥倫比亞特 區內,現在總共有八十二間“知識就是力量”計劃承包學校。這些學校都有一個共通點:沒有官僚式的規矩,也沒有種種程序性的繁文縟節,其課堂規則只有兩條: “勤力工作,守秩序。”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19/content_454575.htm


名校生為貧民子弟短期服務

    “知識就是力量”計劃承包學校,規定每天學生留校的時間比其他學校長,而學校的學年,亦比其他的長。這並不是他們的主要優勢。這些學校最大 的優勢,是更佳的敎學。另一個類同“知識就是力量”計劃的,是“YES Prep”(YES大學預科)計劃。
    “知識就是力量”計劃 承包學校與衆不同的地方,是它的敎師廿四小時帶手機在身,他們的學生,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打電話給老師。廿四小時全天候侍候的敎師,實質上是身兼社工之職 了,如此奉獻,正是貧民區學校最需要的敎師,他們有如軍隊裡的特種部隊,有一身好武功,最艱難的戰役才派他們去。當然,只有極少數人,才有此偉大抱負。
    但 是,加入這艱苦敎育戰線的人,正在不斷擴大中。這要多得二十年前一名普林斯頓女學生文迪·科普的倡議。科普在她的論文中,提出成立一個組織,吸引精英大學 的畢業生到美國的貧民區學校敎窮孩子,每人只敎幾年,這樣一方面又不會阻名校畢業生的“錢途”,但同時可讓他們在前往華爾街追求高薪厚祿之前,先做好事, 幫助窮人得到優良敎育。結果,這個點子眞的激發起參與者,今天一個名為“為美國而敎”(Teach for America)的組織,每年派出四千一百個 畢業生到窮區敎書,這些畢業生有許多都是常春藤大學出來的,組織要求他們在學校待兩年。這每年四千多特種敎師,約有8%無法挨下去,半途打退堂鼓,但大部 分——61%在兩年後竟仍然留下!你說這有多神奇。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20/content_454966.htm

風災颳 走爛敎育系統

    “為美國而敎”(Teach for America)的一萬七千名前度成員,到目前為止有三分二仍然參與敎育工作,且成為改革運動的核心 人物,對美國的敎育發生實質影響。
    “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的創始人邁克·菲因堡與達夫·利文, 本身就是“為美國而敎”的“產物”。他們小時候是“弱勢一族”,但卻受敎於優良敎師,這啟發他們成立“知識就是力量”計劃。另一位最進取的敎育改革者米歇 爾·里,是哥倫比亞特區主管敎育的官,他深感美國的學校系統多年來是國內公共服務中投資最大,回報卻最差的領域,原因受制於敎師工會勢力,所以一直在試圖 努力把學校從敎師工會掌控中,鬆綁出來。
    不過,要動搖原有敎育建制,談何容易?有時候,發生了災難,把很多東西都摧毀了——包括學 校在內,反而是件好事。在新奧爾良,一場卡特里納旋風,令這個受災深重的城市,比任何其他城市帶來了更多敎育上的進步。說出來的原因很荒謬:該市的公立學 校系統,在風災中被徹底摧毀。災後,新奧爾良用沒有工會揷手的承包學校,用敎師工會一直詬病兼抗拒的敎師表現評核方法,來重整全市的敎育體系。
    根 據路易斯安那州一項新的法律,新奧爾良可以追蹤並公佈哪些敎育學院產出最佳敎師,從而迫使敎育學院修改它們N年前已早應改變的敎程。
    據 說底特律的學校系統同風災前的新奧爾良一樣的爛。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底特律並無風災把學校大部分颳走,到現在仍是那一批管理人員,仍是同樣的敎師工會,同 樣數目的孩子,同樣毫無進步。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21/content_455387.htm

奧巴馬 向自己人開刀  

    美國兩大敎師工會——“全國敎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與“美國敎師聯會”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都有數目龐大的會員。前者有三百二十萬,後者一百四十萬。這兩大工會,無論是在國家 或地方層面,都是民主黨的中堅分子,有實質政治影響力。可以說,奧巴馬的“江山”和民主黨對參衆兩院的控制權,他們都有份打拼。若奧巴馬政府現在拿民主黨 的票倉——敎師工會來開刀,把劣敎師踢走,削弱工會對學校的操控,在政治上,可眞是具“劃時代意義”了。
    在網上,可見到“敎院畢業 生請放過孩子”的憤激之言,指出“為美國而敎”的敎師,在同樣的一百八十天學年中,所敎出來的孩子,其學業成績直如多上了九十天課一樣。而那些受過敎育學 訓練的敎師,所產生出來的產品,不時會在水準之下。因此有評論者叫他們“放過學生”,不要去敎書了。
    美國敎育部長鄧肯深明搞對抗不 會有好處,只會壞事,於是出軟功,以銀彈攻勢,用錢來利誘州立法機關訂立新法律,削弱敎育工會對學校的控制,令有心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的計劃壯大發展。
    在 美國,承包學校只屬極少數,因為有法例規限其數目比例。限制“知識就是力量”計劃的承包,正是工會的本意,因為這些學校侵犯了工會地盤,它們辦得愈成功, 工會敎師所受的壓力便愈大。現在敎育部長祭出一個四十三億美元的“跑到頂”計劃(Race to the Top),向各州示意,哪個州立法取消對承包學 校數目設上限的,都可在這筆聯邦援助中分一杯羹。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22/content_455664.htm


經濟不景新敎師質量上升  

    承包學校都由非工會敎師來營運,學生所得的分數,可以作為評估老師表現的分數之一。
    學生的測驗成績成為評估敎師敎學 表現的其中一部分,會被人視為是“冇腦行為”,師出無名。於是新奧爾良市便轉個彎,把學生分數作為敎師工作效率的其中一個量度工具。但法律是禁止將學生所 得分數,作為校方是否中止敎師敎席的理由之一。一些敎師工會長期勢力強大的州例如紐約州,法律是嚴禁這樣做的。學校或政府以某敎師所敎學生總是低分或不及 格為由中止敎席,肯定要吃官司。
    要改變美國的中小學敎育現狀,敎育專家說,你不能大鑼大鼓、翻天覆地地變動,只能用淌淌流水,靜靜 起革命的辦法。敎育專家最近發現一些可喜的趨勢:有些新敎師,自己的學業成績亦標靑,新敎師的質量有上升的趨勢,至低限度在高中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些 本身成績好的大學畢業生投身敎學行業。
    這可能同美國發生了嚴重經濟衰退,市場上的工作機會少了許多,於是較多人投身穩定的敎書行業 有關。美國兩大敎師工會其中一個——“美國敎師聯會”開始明白,敎師工會一味阻撓學校革除不稱職敎師的做法,最終難得民心,現在他們再也不那麼起勁地維護 平庸敎師及劣敎師了。代表學生利益的“敎育信託基金”的負責人覺得,這種前所未有的現象對敎育是件好事,認為是問責壓力發揮了作用。工會中人亦明白,如果 他們為不良敎師辯護,那麼敎育質量差劣的責任及隨之而來的駡名,就由他們來肩負了。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23/content_456073.htm


高薪低效敎師誤人子弟

    有為數不少的敎師對改革運動反感,認為一班精英分子在對敎師的辛勞工作指手劃腳,質疑他們對敎育的忠誠和勤勞,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也有敎 師隊伍中支持改革的,認為若提高了學生水準,連帶也提高敎師的地位。他們對敎師評估計劃並不抗拒。
    事實上,歐洲大多數國家就因為敎 師地位與薪酬待遇都較高,從來不會吸引不到學業成績優異的人加入敎師隊伍。
    美國《新聞周刋》認為,要改變美國公立敎育系統敎育質量 差劣現象,尋回昔日光芒,政界與敎育界需要攜手合作。以羅德島一間中學——“中部瀑布中學”為例,該校學生中途退學率高達50%,其十一班的學生,以州考 試標準來計,其數學成績屬優的,只得7%。於是,在州政府的壓力下,當地的敎育廳長規定該校老師每天加班二十五分鐘,每星期同學生吃一次午飯,並要他們同 意由第三方來對敎師的敎學作評估,務求顯著改善不堪情況。
    不說出來或許多人還不知道,這班敎學成績如此差的老師,其年薪達七萬五千 美元,這個薪金數字,在飽受失業及衰退打擊的羅德島地區,遠遠高於平均工資,屬高薪一族了。令人氣憤的事在後頭:
    那班敎師最初並不 願意加班,加班就要加錢:要求每小時額外支付九十美元。敎育廳長大為光火,採取了“勇敢而出人意表”的行動:建議把七十四個敎師全部開除!女敎育廳長的果 敢行動,贏來敎育部長鄧肯的喝采,和奧巴馬總統的支持。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24/content_456327.htm


無品敎師繼續任敎

    敎師工會最初還在呱呱叫,指人人都在“賴”老師是不公平的。但事件經傳媒連串報道,工會感受到巨大壓力,終於接受了新規矩,要敎師花多些時 間和學生一起。究竟這樣做會否為學生帶來明顯進步?有待傳媒的跟進了。
    羅德島“中部瀑布中學”的例子,雖然可說是個突破,但在全國 其他地方,中小學敎育質量問題仍前路漫漫。但傳媒開始把更多離譜的例子逐一挖出。《洛杉磯時報》刋出一個連載報吿,縷述敎育官僚架構如何不願意開除壞敎 師,繼續讓其貽禍蒼生。例如一名敎師對一個企圖割脈自殺的學生說:“下次記得要割深些”;另一個則在學校收藏一大堆色情物品及可卡因,這兩個無品敎師,現 在依然在敎書。
    《印第安那玻利斯星報》報道,羅倫斯鎭區的學校如何以慷慨的“分手費”和秘密協議,悄悄地解僱一批問題敎師:一個被 指性侵學生;另一個被指撫摸學生及拍女生照片;再一個被指吻一名中學生;第四個被人投訴投足二十年:傷害及騷擾學生,包括一九九二年被指強姦!去年夏天, 《印第安那玻利斯星報》在刋登這些報道時,上述四名敎師仍手握有效敎育牌。用肥雞餐送瘟神的學校,以為把自己的毒瘤割除,其實是把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地方 去。
    以上的例子,有點駭人聽聞,但是更多的沒有被報道出來的例子——數以千計的敎師以最普通不過的方法——混飯吃,對敎學不負責 任,來誤人子弟、害人前途,卻從未受懲罰,這在其他行業是極少見的。
    當然,有更多的美國敎師是工作超負荷、薪金與付出不符,及所付 辛勞未為大衆恰如其分地賞識的,美國《新聞周刋》認為,如果把眞正的劣老師炒走,敎師行業或許會得到更多的尊重。然而,這談何容易?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4/25/content_456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