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語堂信仰之旅看我的基督教信仰
信仰之旅 林語堂先生讑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 林語堂/著 胡簪雲/譯 林語堂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父親是牧師.書中大剛是記錄林語堂在幼年被動式接受基督教.到青/中年懷疑信仰.到後接受耶穌基督.由簡短幾個字你可能會覺得林語堂是基督徒,事實上林從來沒有在任何教會登記名冊上出現.林亦反對任何型式的崇拜.如果說是信耶穌,林語堂是新紀元的耶穌教徒. 耶穌教人一個原則,或兩個原則併合為一的原則:就是天國是在你心中,及差不多是同一口氣說出來的,溫柔及謙卑的人將承受地土。前者教人心靈內在的自由;後者教「我弟兄中最小者」的價值。換句話說,謙卑的人在心靈上是自由的,而最謙卑的人將會獲得勝利。這些是在一切自由及一切民主背後的靈性原則。 天國在心中。我不同意用一兩句話語定林語堂是新紀元教派,但最低限度同我學到的基督教很不同。 說回在本書開頭林語堂對基督教的看法: 宗教有時成為太舒服了,且已近乎自滿自足。這一類的宗教,好像一具傢俱或財產,你可以把它帶走,且無論你到什麼地方旅行,都可以攜帶它同行;在近代較粗魯的美式英文中,就有所謂人可以「得到宗教」或「出賣宗教」那句話。我相信許多教會都寧願把宗教放入手提箱裏出賣。那箱子是緊密的,這樣,推著它周遊各地便方便得多。這是一種獲得宗教的舒服而容易的方法。 在宗教的信徒中,容是一種難得的美德。世上一切宗教差不多都是如此,而特別基督教,它已經僵硬,放入箱裏,且放上防腐劑,它不峪許任討論。很奇怪,在這件關於宗的事上,每一個人都似乎認為他所擁有的是獨一無二的真理。 節錄緒言 由上文可見林語和基督教思想的不協調。 這本書的目標對像: 不是給以為可以簡單就得到救恩的信徒。 內文有提到宗教偽善。 威廉大帝以波斯王子的身分第一次和俾士麥對話中,談到一個他所不喜歡的人像一個虔誠者.俾士麥問:「甚麼是一個虔誠者?」王子回答:「一個試圖在一種宗教的偽裝中,推進他自己私人利益的人.」 再送多你一首海涅的詩: 我知道那些聰明的傢伙,我知道那些文章,我知道它們的作者.我知道他們私下飲酒,卻公開宣傳水. 以上是林在書中引用別人的話語表達到宗教偽善的感受。我特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書中兩位作序的基督徒充份反映出這種行為。節錄部份看看。 很多大文豪、大科和科學家晚年歸主,也和孔子有類似的地方。 ...... 在他的書中,他多次舉出基督徒感人的故事,而使人跟著他信仰基督,包括他本人在內。...... 在四福音書裏,記載耶穌的教訓,在喚起門徒要以他們的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愛心。...... 張群序 張群序有強列宣教意識。看完張序感覺林語堂是一個典型基督徒。林語堂不單止舉出基督徒怠人的故事,而且舉出更多基督督,包括宣教士的劣行.林語堂從來有從統計學角度說基督徒的好行為.「在四福立書......」這本書沒有這句的意思.本書看不出有道德從宗教而來的意思. 以下是節錄周聯華的序: ...他們都需要到上帝面承認自己的欠缺,只有信賴才能得救; 欣評論:林語堂討厭這種句裝在箱子裏的簡單救恩. (尸緊接上面)只是富有的人,尊貴的人,有學問的人比較困難罷了,因為他們需要捨棄更多的財富、地位和學問。但是一旦這些人捨棄了一切...... 欣評論: 原來信教要捨棄一切?林語堂沒有提過。基要味十分重。 ...他生長在牧師家庭裏,他小時候就讀經......就連他在自稱是異教徒的一段時期,他仍是以基督徒的原則處世為人。 欣評論:硬銷「道德由基督教而來」。林自幼懷疑宗教。宣教事的劣行,父親的重男輕女,父親同時是儒者,教堂貼儒家對聯。謝飯視為一般性應有的感恩。到在異教的日子,林教授吸收中外各間各派學說。對各種學說有做過一些比較,但沒有明示暗示用聖經指導生活。 ...在「信仰之旅 」中好像只是林博士一個人在尋找探索。實際上,他並不那麼孤單,還有另一艘船在他的面前行駛,那是他的家庭信仰。 欣評論:林教授的家庭信仰是促使他開始歷程。在第一章童年及少年時代看出信仰對他的影響是負面。 我相信林教授不會變成典型基督徒和童年經歷有關。 我這份讀書報告可謂非典型讀書報告。用長篇幅評論別人的序,是為特出林語堂對宗教徒偽善的增恨。這兩位教徒運用語言技巧騎劫了林語堂的基督教觀. 在這裏我先講講林語堂的犯罪救贖觀。 最不幸的是在耶穌世界中真正基督的友誼及上帝的愛,竟像溫柔的露珠從天而降這般希奇,以玫人們這般少談及在一切人心中的神性,而常常强調识罰。但情形似乎就是如此,教會崇拜大部分仍然保持著,一個憤怒馢牧師用憤怒的話宣講一個字憤怒的上帝的刑罰。罪惡對於一個牧師基本上像病及死對於一個字醫生一樣。耶穌自己從沒有提及罪而只是寬恕它。我記得他似乎沒有定過任何人的罪,甚至加略人猶大。猶大事實上是從十字架上被赦免了。 林語堂的惡和救贖觀和典型基督教不同。他的耶穌是寬恕,而不是基督教的耶穌,先定罪後寬恕。 林語堂為甚麼宣告自己是基督徒? 我在這裏先講講寫這份報告的難處。林語堂不是語理分析家。他似乎不喜歡西方的邏輯思維方法。他不喜歡將哲學變成數學運算的西方哲學。 書中有多處直接引用原文,但沒有解釋。你作怪樣理解林教授的思想和你對原文的理解有關。他的表達也比較含儲,小有直接講述。 先講講林教授在異教日子時曾經讀儒佛道三家。另外還科學和現代物質主義。其間穿插著西方哲學的比較。 內容都是講了某學說,結論是有關學說十分好,但都解決不了形而上的造物主的問題。同樣對基督教,林教授沒有論證基督教的神存在。 林語堂為甚麼一定要有信仰,說俗些,為甚麼一定要找個神來拜? 但在一個健全的社會中,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應比一個無宗教信仰的理性主義者,惢一個祗顧他的俗世責任及物質享受而以此自得,不理會較高靈性渴望的人,及比一個自甘及故意限制人類佑識和睿智的範圍,緊抱著人類冷淡庇度,靠近火爐舒適角落的唯物主義者,保有較高的榮榮譽。 以上是林教授認為必須要有信仰的看法。讀者自己理解。 他為甚麼最後停留在基督教,雖然反對基督教的教義。這一點很感性。可能因為他太太,又可能因為一兩個良善的基督徒。林教授接觸基督教是因為見到良善的基督徒,再追溯耶穌的教道。 為甚麼孟君(孟君是清華學生)會成為個基督徒?我瞭解他的心理背景太清楚了。一位美國的女同事領他信了耶穌-一個有聖徒性格,在聲調及語言中顯示出基督徒的愛的女人。 我記得當我橫越大西洋的時候,遇見一個想勸我信基督教的女人,而差不多用她的謙卑和溫柔來致成功。我敢說這一次的海上旅程若延長十天,我就會在當時當地轉回基督教。說到這裡,我必須提及一位可崇敬的婦人,現在已經九十四歲,住在新澤西州。她在本世紀初,當我還是一個孩子馢時候便已經認識我,當時她是一位在廈門的女傳教士。現在這位婦人仍照耀關懷別人的基督精神。可驚異的是分離了半個世紀之後,她仍用我童年的乳名來稱呼我。這證明她曾完全記得我! 另一個重要人物是他的太太。溫柔,對信仰堅持,沒有逼他去教會。他有出席教會禮拜,原因是牧師的講道好。 有幾點我要反思的是林語堂是否基督徒?我得他只是要找個神來拜,頭上要頂著一些東西才安樂。他回歸基督教是因為由三數個好教徒的行為。事實上,在書中多次提到壞教徒。而且壞的多過好的。這個反映出林語堂凡事看好的方面的優良品格。 最後,這本書對我的信仰歷程的啟示。 我當然沒有林教授的學識,相同之處是沒有辦法論證神的存在與否。當我喝慕心靈層次提高時,我無能為力。基督徒的劣行見得太多,一兩個良好基督徒的行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像。一個是我初中做暑期工時的基督徒同事。我被別人欺負,只有他幫助我。另一個是我的同事,有林語堂所講的基督徒的溫柔品格。以其有限追求無限,我選擇了合上眼,不要浪費時間在我能力以外的事情。 | |||||
看完我也有些感想。如沒有「人」這個載體,思想是死的,因此要談論思想,就必然要論及受其影響的人。面對教會的罪惡,那些辯說「那是人的問題,不是神的問題」的人,似乎過於簡單地把思想和人分割了。可是,一旦涉及「人」,又似乎不能有確定的結論,因為經過某些思想冼練後,對各人的影響往往亦有所不同,這就是為甚麼有教徒是大善人、也有教徒是大壞蛋一樣。 被普遍認為是良好的各大主流思想,回歸到最後最盡,都是最好的,都包括仁義道德、捨己為人、慈悲憐憫……等元素。分別在於有無機會被人利用那些思想作惡,或者是這種思想的含糊性是否高得令一些人有截然不同的演譯? 很多宗教/主義的信徒,都熱心而單純地認為自己所跟隨的思想是絕對無誤,因而做出一些令世人髮指的事。奧姆真理教、納綷主義、軍國主義、太平天國、塔利班……如果信徒沒看到箇中的「善」,又怎會如此熱烈地去追求? 至於基督教嘛,多看歷史就知道。 | |||||
基教教義有云聖靈叫人知罪,和使人有追求善的傾向.實踐中看不到這種傾向.我認為耶經中最有價值是登山寶訓.最憚意是主禱文.可是信教越深,離山頂越遠,越曲解主禱文.如果取消聖靈工作教義,改為叫信徒當耶經做佛經般修行,結果可能會好些. | |||||
耶經與佛經的修行方式,依你之見有何分別? | |||||
回復 4# 抽刀斷水 小弟對佛法冇認識.都只是道聽途說. 耶經講事工重於一切,好小講修持.智慧書可用來修煉,但似勸世文多些. 耶穌出塲时的講道幾好,可惜連他自己都不能證得. 保羅試過祈禱到被提上七重天,但應該未入定.入定沒有可能由一數到七. 而且保羅極端講求事工. 彼得禱告見異像.耶教修煉多以似為目標,求通靈.佛曰:「止止」.耶徒修煉是要和無限連接.這些修煉應該只限靈恩派教徒. 耶教講求外力,小講內修.有教中人說大乘佛法是受耶教啟發. * * * 編輯是因為電腦經堂hang機,所以要經常save.另外是改錯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