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 新教徒, 公教徒, 正教徒名詞的分別及其敘述
基督徒, 新教徒, 公教徒, 正教徒等 | |||||
| |||||
係囉, 問下谷哥便可知曉的。 既然, 有人問到, 咁就簡短講幾句。 (一) 耶穌死後, 由伯多祿為首的一班門徒成立了一個團體, 宣講耶穌便是那救世者的事。 當時這班不是以傳統猶太教的方式去敬拜耶和華的猶太團體, 沒有既定名字。 他們居住在一起,成為一個小社群,並在家中舉行聖體聖事、教導信友們「耶穌是主」這訊息、進行洗禮這入門儀式。 《宗徒大事錄》中說當時的猶太人叫這班人做「那門子的人」。 《宗徒大事錄》第11章25節首先記述: 「在安提約基雅最先稱門徒為「基督徒」。 」 相信便是基督徒一詞的由來。 | |||||
(二) 一世紀, 二世紀時的基督徒, 都是給追捕打的, 直至公元313年, 君士旦丁大帝皈依, 立為羅馬國教, 一炮而紅。 那時, 教會還是一個統一的團體。 公元333年, 君士旦丁遷都往君士旦丁堡。 於是出現一班仍留在羅馬的門徒, 包括教宗, 和一班追隨在皇帝身旁教會人仕。 遷都後, 西邊帝國受蠻夷入侵, 沒落。 因戰亂也與東方的兄弟失去聯絡。 因地理境, 語言, 文化的差異, 敬拜彌撒也出現不同的禮儀。(雖然目的大家都是一樣。) 就誰應坐首席, 誰才是大佬, 誰有話事權, 誰是教宗的問題上常出現呦。 1054年更白熱化, 互不瞅睬, 各自選出團體的領導人, 所以那時教會, 會有幾位教宗同任。 基督教分裂為羅馬公教(天主教,教廷設在羅馬)和東方禮儀教會(東正教,其教區在地中海東岸, 與東羅馬帝國一起)。 | |||||
(三) 中世紀時, 西方教會出現腐敗, 有教內人仕變感不滿。 本來是神父的馬丁路德便是其中之一。 1517年,又發生了反對羅馬教皇封建統治的宗教改革運動。陸續派生出一些脫離羅馬公教的新教派,這些新教派統稱“新教“,又稱“抗羅宗“或”抗議宗“ 宗教改革的導火索是贖罪券事件。 馬丁路德離開教會, 與同路者自立門戶, 是為新教, 或抗議教 (取其英文譯名 Protestant) 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因婚姻問題與教會爭呦, 使國會通過法案規定英國教會不受羅馬教廷管轄,國王為教會最高首腦,聖公會為英國國教。 | |||||
這種因意見不合便自立門戶之風一開, 如雨後春筍。 (那個不想自己開檔做大佬?) 基督教新教六大教派 路德宗(信義會)又稱信義宗 加爾文宗(加爾文教派)又稱長老宗 衛斯理宗 公理宗 聖公宗 浸禮宗(浸信會) 這些宗派統稱「新教」。 不知怎樣, 現在坊間叫 基督教是通常專指新教而言,天主教則是指羅馬公教。 | |||||
(五) 自立門戶的後遺症便是大量所謂「教會」由此而生。 誰人三五知己行埋也可開個教會, 陳小明, 李大華, 張三瘋, 黃大仙, 何乜水也可來當個教主。 甚麼末世後期聖徒, 錫安會, xxx區教會, xxx華人教會, 真理教, 傳真教, 天理教, 無理教, 敬拜會, 崇拜會, yy堂, xx堂, 宣道會, 傳導會.....數之不盡! 甚麼名堂也有。不少於數萬個。 當中當然有真心宣講耶穌教晦的會, 但亦有不少變了質, 走火入魔, 己身不正, 魚目混珠的神棍會。 「返教會」....也要帶眼識會囉. | |||||
誰才是原裝正版的, 我不便影響你的判斷, 由你自己判勒。 | |||||
| |||||
至於誰才是原裝正版, 可沒有認真想過. 個人認為, 不管正宗或分支, 盡管支葉不同, 相信中心精神及其思想都一樣, 亦才是重點. | |||||
準備去信耶穌的那些人, 便要先去了解, 去想囉. 準備反基的人, 也要去弄清楚。...你在反的是甚麼! 不想信的, 無打算反基的........跟本邊個打邊個是不重要。 希望明白在你身邊, 是有值得反的基基, 也有值得尊重的基基。 | |||||
準備反基的人, 也要去弄清楚。...你在反的是甚麼! 不想信的, 無打算反基的........跟本邊個打邊個是不重要。 希望明白在你身邊, 是有值得反的基基, 也有值得尊重的基基。 beebeechan 發表於 2011/1/28 12:18 要信耶穌的人要先想想點解要信耶穌先? 佢有咩地方值得信先? 除開是因為想抽水而入教會外, 最重要是你信的是真實的神還是虛構的神, 人云亦云, 小心行錯路! | |||||
逢基必反唔得咩? | |||||
點解要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