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
2011/6/2 16:13 
基督里的神的形象,霸道与威逼利诱得很,信的人里无逻辑,狂热,奴性,这点我可以看清。
可是受思辩哲学影响,另外又有10几年的祈祷习惯,甚至民间的鬼神观念也会在心里起作用。

这实在令我难以走入无神的领域。

1,觉得让人,社会,人类,完全走入无神,, 是有一种完全把道德放任的感觉?? 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有这种感觉?? 当然我不是说做了什么好事,要得到什么回报,,要得什么神的奖励。  

只是我更愿美德于人有神圣的地位,我不愿意让它堕入无意义的深渊??
SOPHIA
2011/6/2 16:17 
我感觉我不需要神,但需要对美德有强烈支持力量的东西。。

别人有这种需要吗

2,另外之前没思考过生死之事,可是受宗教影响,感觉好象现在有点害怕死后的世界,,

理性明知道人是很难懂得生死的东西, 说了可能都是错的, 敢写的都是瞎编的。

可是这种害怕 ,好象还是因为未可知, 有点强烈。

有人有同感吗?
我想知道对策?

大概是这两个问题。  从有神要如何走出? 如果你选择了不相信宗教里的东西,如何面对死亡,, 还有那个传说中的死后世界??      困扰有点久,希望懂的人 指点一二。。
SOPHIA
2011/6/2 16:18 
从不信宗教可能还好点,不会想这些,但是信了想不信,, 有点难。。
liberale
2011/6/2 22:20 
本帖最後由 liberale 於 2012/2/14 11:22 編輯

小弟以為凡深刻思考人生的人,尤其哲學家,即使沒有信過教,也會遇上你提到的問題,例如對美德與死亡的反思。

我對你所說的有同感。

一方面覺得傳統一神論宗教極權霸道,信徒多迷信反智,但另方面又不願墮入吃喝玩樂、聲色犬馬、追逐名利的膚淺人生。

我也在尋道。

你讀英語嗎?

看過你的分享,向你介紹以下兩種人生哲學:

一、宗教人文主義 (Religious Humanism)。在西方,人文主義可說是一種後基督(post-Christian)人生哲學,去除基督宗教的迷信成份,卻保留對道德生活的堅持,這或許與你所追尋的相近。哈佛人文主義校牧 Greg Epstein 的新書 Good Without God 最能點出人文主義在無神論之下保留對道德的重視。而稱「宗教」,更指向一種深度人生。想知更多,可 Google "Religious Humanism"。

二、宗教自然主義 (Religious Naturalism)。自然主義建基科學,宗教自然主義深刻欣賞科學(例如天文、生物)描繪的宇宙之美妙,在其中找尋宗教意義,從而提升心靈,培養向大自然感恩與尊崇之情懷,向生命進深。生物學家 Ursula Goodenough 寫的書 The Sacred Depths of Nature (暫譯《大自然之神聖深度》) 是一本頗受歡迎的宗教自然主義著作。

宗教自然主義不是泛神論 (Pantheism),但有某程度泛神論的氣味,兩者關係友好。宗教自然主義之所以不是泛神論,因為宗教自然主義大概是非神論(non-theistic)的,而泛神論則以整個宇宙為神,嚴格來說是一種有神論。宗教自然主義之所以帶有泛神論的氣味,因為宗教自然主義極尊敬宇宙,視宇宙為值得向其感恩、讚美、與尊崇的存有。

同樣,建議 Google "Religious Naturalism" 和 "Pantheism"。

推薦:
Religious Humanism:
http://uuworld.org/ideas/articles/6558
http://huumanists.org/about-us/four-views-of-religious-humanism
Religious Naturalism:
http://naturalism.org
http://religiousnaturalism.org
Pantheism:
http://pantheism.net
抽刀斷水
2011/6/4 15:50 
如果你是從小就接觸基督教,我想就會大概莫名其妙地繼續信下去,這是年幼時的思想灌輸,心理學上都有研究。

了解這點後,明白背後的機制,就不再感到離教是很難的事。
Thompson
2011/6/5 23:37 
回復 1# SOPHIA


    無神就是無道德?這是不實的
Thompson
2011/6/5 23:42 
回復 2# SOPHIA

大家常常將信不信神當成是不是有道德,這是很大很大的錯誤:

真正的道德觀

道德首先來自良知。

什麼是良知?

良知的根源是內心的同情心。 沒有同情心,也就不會有良知。  
同情心再擴大、提煉,就是良知。  

有良知者,會因為與人為善而發自內心的愉悅,因給他人帶來了不必要的傷害而感到難過甚至痛苦,因違背了良知而感到羞恥。  

這樣的道德,是建立在內心的良知的需求上​​,而不是建立在外在的約束上。

因外在的威逼利誘,如怕下地獄、想上天堂,才不敢行惡或去行善的,這不是來自良知的動力,而是外在的動力,這種行為,即使在外觀上看,是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但是從道德的內在需求上,卻是不符合道德的。 是偽善。

宗教能在一定程度上止惡揚善不是好的嗎?

是好的,但那建立的不是道德,而是秩序。

法律是在道德無法約束的時候,才由國家強制力來約束的。 這是外在力量,法律並不建立道德,建立的是秩序。

宗教與法律的作用相同。 它並沒有建立對良知的認識,而是用神鬼、天獄、天堂做為利誘與恐嚇,達到建立秩序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講,認為“沒有神就要無惡不作”的有神論者,在誣衊無神論的同時,卻恰恰證明了他自己是喪失良知與道德的人,因為這毫無疑問證明了,他們不是因為良知去行善止惡,而是怕下地獄和為了上天堂。

順便特殊地提點一下,佛教對良知的建立是有一定作用的,佛教的慈悲觀,是拋棄利害關係,僅從內心的良知上來要求的。
  
但是,佛教的地獄極樂的設定,依然是威逼利誘的手段,與建立道德無關。  
而且,只要是有佛教徒認為無神論因不信地獄就沒有為善的理由的時候,只能證明這個佛教徒還沒有體會到佛家的慈悲真義,依然是沒有良知和道德的表現。

那麼可以看到,只有拋卻有神論,才能真正體會到來自良知的內在的道德感,才能建立真正的道德。 而佛教中只要不再以地獄極樂為依據而對慈悲的追求,與無神論的道德觀是一致的。

最後,無神論並不保證相信無神論的人一定有道德,但是,只有無神論下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

而任何依靠外在力量來約束行為的,所建立的都不是道德,而是秩序。

只要大家不把道德與秩序混淆,就應該能區分什麼是真正的道德了
Thompson
2011/6/5 23:59 
中國先賢所寫的具很好道德觀念,值得參考有:
孔子(特色: 禮) 孟子(特色:良知). 墨子(特色: 兼愛).....
只要大家多多參詳,必然對自己道德建立有很大幫助
Alice
2011/6/9 15:43 
Thompson 寫得很好啊!
" 觉得让人,社会,人类,完全走入无神,, 是有一种完全把道德放任的感觉??"  <----  只要多接觸社會上不同的人, 有同理心, 與人們建立友誼, 就自然會行善.
匿名
2011/6/29 11:54 
回復 7# Thompson


    精彩!支持!
匿名
2011/6/29 17:30 
這是一個以前設為:人可以自發地自我修持!
沒想到受七情六慾的影響,難於明心見性!
人多是沒正見,多有偏差,又如何從心裡行善!
若是能行,靠自己的好行為及修行,也就是有可持!便會自以為是!
這就是傲!看不見他人的不足,看不見人的軟弱!
自力是危機重重!要突破先破自己的執!有誰可作!?只是自欺欺人!自我守行為,比他人更甚!
自力的危機不用人幫,比他人超越,甚至自表為神或佛!自我膨脹!可悲!
Thompson
2011/7/2 01:08 
這是一個以前設為:人可以自發地自我修持!
沒想到受七情六慾的影響,難於明心見性!
人多是沒正見,多有偏 ...
Guest from 182.152.221.x 發表於 2011/6/29 17:30



    以自力方法完善道德並非為超越神或佛,也非自我膨脹,是為尋找真正的道德!
Thompson
2011/7/2 01:11 
本帖最後由 Thompson 於 2011/7/2 01:13 編輯
這是一個以前設為:人可以自發地自我修持!
沒想到受七情六慾的影響,難於明心見性!
Guest from 182.152.221.x 發表於 2011/6/29 17:30



  孔子(特色: 禮) 孟子(特色:良知). 墨子(特色: 兼愛)就是很好修道德的方法和觀念,只是現代人不重視, 埃~~~~
匿名
2011/7/3 03:37 
能放下执着,众生皆可成佛。常提着七情六慾,當然放不下啦!世上本無神佛,只有由人写的圣经&佛经。能否觉悟,只凭自己修为。
匿名
2011/8/5 22:20 
相信世界上有一位愛自己愛到死的神,真的蠢嗎?
相信世上有無條件的愛,生命不是更有意義嗎?
如果真的有神咁點算?
ali
2011/8/5 23:35 
quote:"如果真的有神咁點算?"

阁下都無信心吧!

quote:"相信世上有無條件的愛,生命不是更有意義嗎?"
中国人有一句:施恩莫望报,望报就莫施恩。可以用大爱去救灾扶贫,但唔需要宗教!

quote:"相信世界上有一位愛自己愛到死的神,真的蠢嗎?"
不知道阁下有没有看圣经?圣经里的上帝是犹太人的上帝,耶稣是100%犹太教徒。耶稣因为要做犹太人的王才被钉十字架。耶稣之死只系为了犹太立国而不是you, Chinese!(最后的晚餐是庆祝逾越节的,而逾越节是犹太教的节日)保罗神化了耶稣并且强奸了耶稣的意思,再创出个基督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