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主位性的維持 - 牟宗三
« 1 | < | > | 2 » |
我們以上皆是從時代的觀點來看中國文化這條生命流如何在今日盡它的使命,由此而論其現代意義。然而我們仍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文化,亦即由其本身看,中國文化是否有其本身的主位性?此則不只是一個應付一時需要的問題,此乃永恆性、高一層次的問題,不是方才所談那些新外王等的時代問題。 假如中國文化還有發展、還有它發展的動源、還有它的文化生命,那麼,我們不能單由民主政治、科學、事功這些地方來看中國文化的問題,而必得往後、往深處看這個文化的動源、文化生命的方向。這是從高一層次來看中國文化如何維持其本身之永恆性的問題,且是個如何維持其本身主位性的問題。儒家是中國文化的主流,中國文化是以儒家作主的一個生命方向與形態,假如這個文化動源的主位性保持不住,則其他那些民主、科學等等都是假的,即使現代化了,此中亦無中國文化,亦只不過是個「殖民地」的身份。所以,中國文化若想最後還能保持得住、還能往前發展、開無限的未來,只有維持他自己的主位性;對於這個文化生命動源的主位性,我們要念茲在茲,把他維持住,才算是對得起中國文化。 這個中國文化維持其主位性的問題,在這個時代中,究竟表現在那些方面呢?就是表現在這個文化的主流與其他幾個大教的比較問題上,亦即表現在「判教」的問題上。 判教首先對著基督教而言,其次對佛教而言,其次對道家而言。中國文化以儒家作主,這個文化生命主要的動向、形態是由儒家決定的,在以往幾千年中,道家並不能負這個責任,從印度傳來的佛教亦不能負這個責任。雖說中國人吸收了佛教、消化了佛教,佛教亦對中國文化有所影響,然而它卻始終不能居於主流的地位。主流的地位是在歷史上長期的摩盪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可以隨便拿掉或替代的,亦不是可以隨意放棄的。在這個時代,首先以基督教為判教的主要對象。信仰自由是一回事,這是不能干涉的,然而生為中國人,要自覺地去作一個中國人、存在地去作一個中國人,此則屬於自己抉擇的問題,而不是信仰自由的問題。從自己抉擇的立場看,我們即應念茲在茲,護持住儒家為中國文化的主流。 [信仰自由是個人的問題,然而自覺自己是個中國人,要替中國作主,則要作一個存在的抉擇時,我就不作基督徒。當年甘地即曾接到一位傳教牧師的信,質問甘地的精神很合乎基督的精神,為什麼不作基督徒呢?甘地回答說:我已生而為印度人,我信仰的是印度教、婆羅門教;我所做的事,照你說是合乎基督精神,然而我卻是根據婆羅門教的教義而來的,既然婆羅門教能啟發我、指引我,我又何必一定要作基督徒呢?甘地這句話的確值得深思。]我個人並不反對基督教,亦不反對信仰自由,然而,現在每一個中國人在面臨這個問題時,都應該有雙重的身份、雙重的責任。首先,得了解儒家是中國文化的主流,這個主流是不能放棄的。若是基督教能使你的生活得到安寧,當然很好,我也不反對信仰基督教,但是在這信仰的同時,身為中國的基督徒亦當自覺到自己有雙重的責任,雖然是信仰基督教但也絕不反對中國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我不反對基督教、天主教,可是我堅決反對他們拿著基督教、天主教來篡奪、改篡中國的文化,更不可把中國歷來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傳統改成耶和華、摩西那一套, [若是這樣子搞下去,這和共產黨把馬、恩、列、史掛在天安門上奉為老祖宗又有什麼兩樣?] 我不像宋明儒那樣闢佛,我雖也辨儒佛同異,但並不反對佛教本身的價值,可是我反對以佛教來貶視儒家。以前內學院將孔子列為第七地菩薩,我就反對。佛家最高的是佛,儒家最高的是聖人,聖人與佛都是無限性的位格,為什麼一定要把孔子列為佛家的第七地菩薩呢?這太沒道理。我不反對佛教,已經很客氣了,可是反過來,你卻要貶視儒家,這就不對。為什麼一定要反對聖人之道呢?聖人之道有那裡對不起你呢?這樣還能算是存在的中國人嗎? 現代信基督教的人最怕人說他信的是洋教,而自辯曰宗教是普世的。事實上,上帝是普世的,基督教卻是西方歷史中發展出來的,這怎樣能是普世的?上帝當然是普世的,就好比孔子講道理也不是單對著山東人講,乃是對著全人類講的。這個分際必得弄清楚,才不愧身為一個現代的中國人;一方面不妨礙信仰自由,另一方面絕不抹煞儒家在中國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有人罵我們這是「本位主義」。然而,本位主義有什麼不對?每一個民族事實上都是本位主義,英國人以英國為本位,美國人以美國為本位,何以獨不許我們中國人以中國為本位呢?若是這叫本位主義,又怎麼能反對呢? 牟宗三《從儒家的當前使命說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之八<中國文化主位性的維持> 來源 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10751&replyID=&skin=1 抽按:這就大概可以理解,為甚麼當年康熙會先信了教,後來卻因禮儀之爭而驅逐傳教士出境。有時教徒/傳教士就是如此不守本分,企圖改變中國傳統文化。其他較為薄弱的文化或者還可以,但他們面對的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
好波 我蠻喜歡他 | |||||
康熙以儒家鞏固自己的政權,在另一位國學大師而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只是法術的表現,只因為傳統中國人傾向儒家,所以康熙要投其所好,使中國人沒有藉口造反。不過大體上,基督教在未取得中國文化諒解之前,來華傳教不大可能成功。 | |||||
| |||||
| |||||
單是這一點, 四大文明古國之名 絕對當之無愧 | |||||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7-7-30 19:16 發表 謝謝指教,又識多樣野。不過中國係文明古國,點都走唔甩既。
| |||||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7-7-30 19:16 發表 梁啓超吹出來出來的事 又何上一件 最經典 沒考證就同人講 論語成書早過老子 此人極度崇儒 就像基督徒覺得聖經永遠是對的一樣 | |||||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7-7-30 19:16 發表 今次小弟要扮演語言科學家來發表一下偉論。 “4大文明古國”丫嘛!要夠大先入得選架! 墨西哥,希臘,朝鮮等國,得丁屎地方,點算大呀? 老梁又無話世上只有四個文明古國,冰有錯姐? 好野!我用哲拳打低左沙文。 [ 本帖最後由 訪客得得b 於 2007-7-31 19:54 編輯 ] | |||||
始皇帝成大業之前, 即主前221年, 係冇「中國」顧喎。 | |||||
車!你不如話民國前,世上都未有中國丫。 | |||||
《禮記》:「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 《詩經》:「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 《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 《孟子》:「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 《史記》:「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生大業...生大費,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 《漢書》四三〈陸賈傳〉:『皇帝繼五帝三皇之業,統天下,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裏,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 本帖最後由 沙文 於 2007-7-31 07:25 編輯 ] | |||||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7-7-31 23:22 發表 無錯喇!所以這塊土地自古以來已被稱為中國。 即使秦之前或之後,各處成立之帝國有着其他名稱,也改變不了這事實。 [ 本帖最後由 訪客得得b 於 2007-7-31 23:32 編輯 ] | |||||
| |||||
中國土地有幾大,就算是今天都未搞清楚啦。 單是跟印度就有大塊土地爭議未解决了。 是一個概念。一個分別於各朝代,各地,各政權間之文明统稱丫嘛。 | |||||
竊以為,「4大文明古國」這名稱中的「大」字,只係聲韻上的配搭,即係,讀起來好聽啲咁解,如果冇左佢,「4文明古國」就聲韻上生澀啲之嘛。若然要解,是作為「出名」咁解,並非「大細」之大。 即係好似「4大美人」咁,美人邊度大喎? [ 本帖最後由 沙文 於 2007-7-31 08:13 編輯 ] | |||||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7-7-31 23:56 發表 但美人絕不能"細"~ 要知道"美人", 除了要美貌和智慧之外, 身材都好緊要架~~ | |||||
| |||||
原帖由 沙文 於 2007-7-31 23:56 發表 概念當然分不出絕對的大與小,但概念依然有相對的大與小之分播。 就算古中國,古朝鮮的版圖並無正式劃界,斷估都無人夠膽話古 朝鮮跟古中國的版圖難分大小掛。 4大中的“大”,到底是解作“出名”還是“大小”, 又或是“又是夠大又要夠出名”先有代表性咁解呢。 [ 本帖最後由 訪客得得b 於 2007-8-1 21:19 編輯 ] | |||||
希臘的馬其頓帝國大過埃及、印度,而希臘文夠古咯,做咩唔俾佢入圍? |
« 1 | < |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