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寫你的離教見證 ※

真正的愛與平安

日期: 2004-04-30
作者: 新的生命 來源: 為何我們不是基督徒

人類被稱為萬物之靈,與地球上其他生物最大不同之處就是擁有高度智慧和感情,這種智慧,令人類對這世界充滿好奇和求知慾,但人類對於宇宙而言,根本極之渺小且微不足道。人類的智慧令人類除了有覓食和性的需求外,也令人類渴望知道這世界從何而來,自己為何存在,死後何去何從等,人類也因而產生對宗教的需求!

我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同樣不太清楚自己為何存在,便和多數人一樣向宗教尋找答案,以下便是我尋找過程中的經歷。

在我長大的家庭中,並沒有特別的宗教信仰,但仍保留了中國人拜祖先的傳統。在小學階段,我入讀了一間基督教小學,只記得在宗教課堂中,老師告訴我們這群小學生,這世界是由一位很愛我們的神所創造的,神的觀念便在這時注入我的心中。基督教也從小學開始,成為我的信仰,在小學階段,老師一直強調最緊要信,因為神很愛我們,只要相信他,死後便可進天堂,聖經中的故事,什麼大衛、亞伯拉罕等也聽過很多。在中學階段入讀的也是基督教中學,在老師的邀請下,開始參加教會的聚會,對基督教的教義有更深入的了解,神愛世人的觀念也開始進入內心的深處,神派他的獨生子耶穌釘十架為我們贖罪,這是多麼的偉大,多麼的令人感動。

在中學時,差不多每個星期日也會到教會參加崇拜,和教會中的弟兄姊妹一起唱詩、禱告、查經和聽見證等,每次也差不多,初時的感覺也不錯,過了數年後已開始有點麻木,更發覺到所謂相親相愛的弟兄姊妹,根本也和外面的社會一樣,充滿小圈子。在教會數年的生活中,經常聽牧師指神如何真實,如何愛,又指其他宗教有何不對的地方,但我對聖經的內容及其他宗教,其實所知不多,因為除了崇拜時查經,和平時草草地看看新約外,對著一本厚厚的聖經,根本沒有心機細看,所以對教會在聖經抽出的動聽金句,也照單全收。

在教會所結識朋友表面上雖然很多,但真正能互訴心事的,我真是一個也結識不到,和教友的話題多圍繞著信仰問題,聚會過後便各自做回自己的角色(為何這樣說??因為我發覺很多教友,在教會內外根本是兩個人),在教會中,他們往往表現得很謙卑,很有禮貌。但在教會外,一些自大狂便會原形畢露,向身邊的朋友吹噓的強項如何厲害,而且對教友的關心,也只是門面功夫,當有些教友因病入院或有其他重大事故,真正會關心這位教友的人真是寥寥可數,聚會完畢後,明顯可見,大部分教友根本是自己顧自己,對其他事根本莫不關心,口中常說如何按照耶穌說要愛人如己,要關心他人,但全都是空話。當時我心想,這只是人的問題吧,聖經也說人是沒有完美的,教會中也一些很真誠待人的教友呀!有些教友的行為雖然令我感到反感,但仍未令我對這信仰產生懷疑,因為仍深信神是愛,生活中會有神的帶領、指引。

中學畢業後,由於會考成績不太理想,便開始投身社會做事,這也是我在信仰上一個轉捩點的開始,在社會上的工作經驗,令我深深體會到,基督徒的言行不一。我首份工作的公司,是一間有十多人的中小規模公司,當中有數名同事都是基督徒,其中一位更是我的直屬上司,初到公司時心想,他們一定會照顧我這位同是基督徒的新同事吧!可惜,不但事與願違,更令我認識到他們醜惡的一面。在某天的午飯時間,老闆不在公司,我看見他們在上網娛樂消遣,有的甚至在玩ONLINE GAME,由於我剛來此數日,還未有自己的電腦,而公司中有一部電腦,是為收發一些公家e-mail和儲存一些公司公用資料而設的,平日在午飯時也見過一些同事用作上網娛樂,於是我也在該電腦上網查閱自己的E-mail及閱讀報紙,當時也沒有什麼事,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卻被老闆問話,問我為何用公司的電腦做私人的事,這時才發覺中了我直屬上司的金手指。在這公司做了一段時間,更發覺他們都是偽君子,他們表面上對每位同事都謙讓有禮,實則一直明爭暗鬥,在背後互數對方的不是,有時為了邀功更將下屬的功勞當成是自己的,我在這公司工作了過多月時,已聽過不少閒言閒語,結果在這公司工作了大半年,終於忍受不住這種還境,決定辭職。

不幸地,在辭職後不久,卻遇上了九七年的金融風暴,香港經濟急速下滑,我也找不到工作,加入失業大軍,雖然一直嘗試找工作,但數月也未能成功,期間天天祈禱,希望得到神的回應,但也不覺有什麼得著,令我頗失望。在一次見工後回家的途中,遇到我一位中學時的師兄,他比我年長三歲,是我在課外活動中認識的,在他畢業後便沒有再聯絡,再次遇見他時,他身上已穿著一套警員制服,原來他在中五畢業後便投考警員,更成功獲取錄,由於他正在當值,和他談了數句,留下聯絡電話,我便回家了。當晚他至電給我,我便將工作時所遇的情況如實告訴他,談了一會,知道他原來是個佛教徒,他指佛教更能令人得到心中的寧靜。在電話中得知,數天後是他的假期,而且當日空閒得很,他便約我到大嶼山的寶蓮寺一遊,在他的盛意拳拳下,我心想反正悶在家中都是無所事事,跟他一遊舒舒心中的悶氣也是好的,便答應了他的邀請,這也是我認識佛教的開始。

在當日船程中,他和令外一位佛教徒朋友同行,得知他們每年也會到寶蓮寺兩至三次,他們勸我不用太失望,任何宗教的教徒有好有壞,是十分正常的,他們指佛教可使人懂得如何面對困難,以平靜的心面對生活的障礙。

到達寶蓮寺後,四處逛逛,參觀了大佛,便吃一些齋菜作午飯,我們和鄰檯的人閒談幾句,得知其中一位中年女士,是一位在中學任教佛學的教師,當他知道我在工作上的不如意時,便叫我嘗試認識一下佛教吧,我也沒推卻她的好意,便和她談起來。她指佛教是一個很溫和的宗教,並不如其他唯一真神的宗教,佛只是覺者,眾生迷,佛則能破迷而得覺,而且不但自己能覺,且能開展法門,令眾生因此能得覺,不如他教之神,至高無上,古今唯一,佛教是萬法平等,眾生皆可成佛。我便請教她,世界總有一個起源,這世界這麼奇妙,總有一個開始,有一個創造者吧,佛教對這方面又有何看法?她指佛教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眾緣和合而來的,並沒有一個人格化的創造者。我指基督教認為,所人都有罪,因為人天生便有自私、怨恨、貪念、妒忌的念頭,所以人往往會造出惡行,但佛教並沒有贖罪的方法,如何面對罪的懲罰?她指人的罪惡起於無始的「貪瞋癡」,因果全由自己負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佛教的重點也不在於如何贖罪,而是在於如何「悟」,佛教能使人更懂得如何以一顆豁達的心面對困難,她更給了我一些書籍及資料,介紹我回家慢慢細看!和兩位朋友吃過齋菜,便離開寶蓮寺,在大嶼山逛逛,便回程了。

回家後,我便看看那些書籍,發覺佛教的宇宙觀廣大而壯闊,同一日月的照耀下稱為一個「小世界」,這不是與太陽系不謀而合嗎?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大千世界」,正好與天文學認為宇宙中有很多個太陽系相符。而佛教的白月黑月論,正好說明了月球反射太陽光線的理論。就連一些非佛教徒的名人,對佛也有不錯的評價:

愛因斯坦:「完美的宗教,應該超越一個人格化的神,揚棄死板的信條教義及宗教理論,涵蓋著整個自然與精神,將自然與精神結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統體。」「如有一個宗教能夠應付科學需要,又能與科學共依共存的教,那必定是佛教。」

孫中山:「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

佛教的卍(粵音:萬)字是吉祥雲海的意思,象徵萬物循環不息。

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佛與眾生只有心悟和心迷之別,這不僅不迷信,還能使人積極改過向善,使人不會因過人的得意而忘形或特別感謝神,又或因個人的失意而苦惱,而去哀求神甚至遷怒別人,既不怨天,也不尤人,非常自然合理。

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一個凡人只要能夠有智慧,能夠真正覺悟,並能使他人覺悟,已是菩薩,真正能做到覺行完滿的人已是佛。

原始佛學是不迷信,不拜神的,而且世上根本沒有神,只是敬佛,敬是對一大智者的尊崇,而非迷信盲目的拜,佛就在每個人的心中,每天念經拜佛,是訓練我們迷亂的心,不去亂想或妄想。

有些人認為佛教是出世的消極宗教,教派既多且亂,如果人人信佛教,世界將會退化到原始時代。其實佛教並不消極,不是出世,而是對世的看法不同,佛教徒四宏誓願中,第一誓是先要在茫茫的苦海中救人,勸人覺悟,勿為貪慾而迷戀在無常的世事萬物中,但佛教不強拉人信教,不願以物質或威嚇作為勸人信教之餌。

佛教是智信非迷信,入世非出世,兼善非獨善,兼善天下,若看破紅塵,便無須逃避,無須離開,佛教中的如來是指自由自在來去自如的覺者,能夠看破,便能夠放下,能夠隨時隨地放下,便能隨時隨地提起,提得起,就放得下。

佛教的人生觀,是鼓勵人服務的熱忱,救世的悲心,因為佛教是以慈悲來對待一切眾生。

之後我再與中學的師兄聯絡,他指佛教的信仰使他明白到要以平常心面對生活中、工作上的困難、挫折,更學會忍耐,要坦然面對一切,包括死亡。真正的愛是要寬容、慷慨、包容,而不是只說有一股超自然的人格化力量很愛他!而排他、自我,只會令自己迷失於俗世中。佛教令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令他不再迷惘、悲哀、苦惱,也不會再懼怕面對不如意的事情。

此後,我也開始明白到,面對困難時,與其祈求一股超自然的人格化力量帶領自己走出困境,倒不如勇敢去面對。既然一切也只是因果的報應,逃避也不是辦法,安然接受不是更好嗎?只要耐心等待,勇敢面對,困難是總會過去的!我再次積極地面對眼前的問題,繼續去尋找工作,終於在個多月後,找到一份新的工作,也以平常心去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困難。改信佛教後,心中比以前更感到平安、寧靜,也明白到如何的愛才是更有意義!